中国最近在高性能芯片开发方面又取得了重大突破,包括发行关于新型“流星一号”并行光计算集成芯片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会改变人工智能行业。
近几个月来,研究团队取得的进展有望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工智能模型开发、训练和部署的计算需求日益增长。
迄今为止,电子芯片已经使人工智能的一切成为可能,但在速度、尺寸或可扩展性方面似乎已达到极限,这促使科学家们更加关注光学替代方案,即使用光(或芯片内部的光子)而不是电子来传输数据。
剑桥大学光学工程副教授阿格拉瓦尔表示,光具有电信号所不具备的自由度。“光比电信号传输数据更好、更快,这意味着利用光的固有特性可以完成更多操作”。他补充说,“创新之处在于硬件”。
尽管竞争技术已被证明使用10或20个光通道进行数据传输,但中国科学家展示了计算效用提升100倍的技术,他认为这一进步“意义非凡”。
匹兹堡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杨布拉德表示,这项研究中应用的理论内容实际上并不新鲜,但在实验上,要使其像中国科学家那样完美地工作相对困难。
他表示,“延迟和效率是激励人们从事这一研究领域的两个因素”,光学技术为电子计算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替代方案或补充,有可能提高整体系统效率。
“流星一号”在芯片可扩展性和计算能力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两位专家都表示,尽管硬件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尚未准备好投入实际应用和商业生产。
诸如此类的人工智能发展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近年来,美国甚至对中国的高科技人工智能芯片和其他先进技术实施了出口禁令。
杨布拉德说:“当你通过阻止某些技术进入他们的国家来限制他们时,他们就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这是推动中国在计算领域取得进步的一个驱动力,中国最终可能成为该领域的关键创新者。”
他表示,中国的科学领域拥有领域专业知识方面的特殊优势。“封装、芯片制造的设计、测量,所有这些不同的组件都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如果没有这些领域的专家齐心协力,这种事情就根本不可能实现。”
两位专家一致认为,中国的科研成果对该领域的贡献日益显着。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12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