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955的新中产,在健身房卷起来了

好不容易955的新中产,在健身房卷起来了

本文原载于《新周刊》

总第687期《健身役:谁在定义身体之美》

原标题:《这个时代,一身奢侈品不敌一副好身躯》

能坚持健身的人,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世界上有这么一群人,利用上班前、午休时或下班后的一小时时间,把胸、肩、背、臀、腿和核心训练安排得明明白白,就连节假日也不放过自己。

训练结束,遵循着“练完不拍,等于白练”的原则,在肌肉充血状态下,对着镜子自拍一张,配上运动手表上的数据,更新一条来自健身房的朋友圈。最后再去跑步机上,把坡度调为15度,配速为5公里/小时,用30分钟的有氧运动收尾。

这还不是真正的结束。虽然经常累到没有胃口,但他们还是会抓住运动结束后15分钟的“黄金时期”(最多不能超过半小时),逼着自己摄入香蕉、馒头等快碳食物,让肌糖原的水平快速恢复,再一股脑喝下那杯墙皮味的蛋白粉。一天的健身环节,到这里才算结束。

好不容易955的新中产,在健身房卷起来了

2020年3月2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名男子在海滩上休闲健身。(图/视觉中国)

这样的运动日常,发生在越来越多中国人的生活中。

随着年岁的增长,人们终于意识到,真正的奢侈品,不再是印着大logo的奢侈品包包,而是不发力时也能看出的肱三头肌线条和背部倒三角。

毕竟,要拥有一个限定款的爱马仕包包,你只需要有购买它的经济实力,最多再加点门店刚好有货的运气;而拥有一副令人羡慕的好身躯,意味着你除了有对身材管理的投入,还有充足的时间、精力,以及不可或缺的意志力。

我们从未如此重视健身。

中国人,开始健身

如今,中国成了全球健身人数最多的国家,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2年年底中国健身人群(每周参加两次以上运动的群体)已达到3.74亿人。

让人们投入健身的其中一个原因,或许是肥胖已成为中国人健康的重大挑战。据《柳叶刀》杂志,截至2021年,中国25岁及以上的超重和肥胖患者达4.02亿人,居全球之首。另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人数将超过5亿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专门花了7分钟谈体重管理。“国家催你减肥了”“5年后我国超重肥胖医疗费或将超4000亿元”一时成为热议话题。减肥、健身、自律,对全民而言,似乎突然成了迫在眉睫的事。

好不容易955的新中产,在健身房卷起来了

(图/《24小时健身房》)

健身的概念,也不局限于在健身房撸铁、跑步等传统项目。

在午休时间,都市白领带着瑜伽垫来到CBD的草坪上,不理会过路人的目光,伸展肢体,扫清工作的疲惫;力量举、比基尼健美等项目,凭借健身赛道上的头部博主的亮眼表现,闯进了人们的视野;体育类综艺《体能之巅》《我可以47》的出现,让CrossFit这类注重全方位锻炼身体的运动方式开始流行起来;以模拟动物形态为主,结合了瑜伽、霹雳舞、体操等元素,动物流这种小众的自重训练方式,也靠着《热辣滚烫》里贾玲的几个训练镜头受到更多关注;原本下了班后根本不想社交的年轻人,却会因为飞盘、骑行等运动,结识新的运动搭子。

好不容易955的新中产,在健身房卷起来了

(图/《热辣滚烫》)

踏进健身圈的健身人士,把自己的食谱也纳入了训练计划的一环。把去皮的鸡胸肉用简单的烹饪方式加热,就是健身人眼里最完美的蛋白质。除此之外,强调摄入高脂肪、极低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为特点的生酮饮食,让人毫无顾忌地吃食物的“脏增肌”……各式各样的饮食方式让刚入圈的人眼花缭乱。

从“刘畊宏女孩”到“帕梅拉信徒”,从有氧心率到体脂率,从马甲线到下颌线,我们又容易走向另一个方向:一边高呼“自律给我自由”,一边陷入“不练即堕落”的焦虑;一边贪恋运动带来的多巴胺快感,一边为健身装备、私教课、补剂疯狂买单;一边严苛地计算每日的摄入与消耗,一边为忍不住多吃的那一口饭深深忏悔。

人们从“不健身的焦虑”,走到了“健身的焦虑”。

越健身越“虚”,哪里出了错?

在快速升温的健身产业中,我们看到,在“自律给我自由”的这句励志口号背后,燃烧的不仅是人们的脂肪。

现代人因久坐、伏案工作引起的高低肩、翼状肩胛等体态问题,在一些教练和机构的说法中,被判为必须立即改善的“不治之症”。人们听着那些不了解的肌肉名词,焦虑地买下了24节起步的私教课程。氮泵、肌酸、蛋白粉等补剂成为健身人士的增肌伴侣——健身之前只关心商品价格,健身之后,拿到补剂就开始研究配料表、查阅科普文章,分辨一水肌酸和锌镁肌酸之间的区别。从筋膜球到护膝,从腰带到硬拉鞋……不确定能坚持多久,但买的设备比谁都齐全。

每年满是标红的体检报告和社交媒体上别人的完美身材,点燃了人们的健身热情。但等他们纷纷扎进健身圈后才发现,这一行的水,比人们想象中的更深。

好不容易955的新中产,在健身房卷起来了

2022年9月28日,湖北武汉。东西湖区中央明渠樱花溪公园落樱文化段,众多运动爱好者在此处体验极限运动的魅力。(图/IC photo)

部分看起来“高大上”的健身教练资格证,实际上获取的难度并不算大。划划重点刷刷题,再加一些训练痕迹,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让一个健身爱好者脱胎换骨,变成能对外收费的健身教练。

准入门槛低,直接导致教练资质良莠不齐。分辨不出小圆肌和冈下肌尚属其次,但如果在训练中教练因经验和知识不足导致学员受伤,那才是最可怕的。

这种意外并不罕见,但往往在造成严重后果时才会引发关注。2023年3月5日,一篇《我差一点摔死在蓝翼健身会所》的维权文在朋友圈刷屏。文中,时年52岁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裴谕新提到,健身会所教练在为自己做拉伸动作时操作不当,导致其胸椎骨折。

好不容易955的新中产,在健身房卷起来了

(图/《闪耀的她》)

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之中,健身博主成为许多人开始健身的动力。没有人能拒绝极限运动时分泌的肾上腺素带来的刺激感,跑酷、跳伞、山地自行车等极限运动成为短视频赛道的流量密码,吸引了大批用户的注意力,体育用品、补剂等类目的广告商亦纷至沓来。然而,刺激肾上腺素的挑战之下,人们往往会忘记极限运动危险的本质。

国家级运动健将、有着“六边形战士”称号的知名运动博主马章浩,经常在和其他健身博主合拍视频时挑战大重量硬拉、推举轮胎等项目。在短视频《沉浸式体验命悬一线》中,他尝试在有保护的前提下从高空坠落。但2025年4月初,他在杭州意外溺水身亡,年仅24岁。

除了极限运动以外,以追求身体肌肉美感为目标的健美比赛,同样潜伏着健康的危机。

2025年,年仅35岁的韩国网红健美选手朴胜贤因健康问题去世。他生前曾揭露过健美行业类固醇滥用的问题,他的臂围曾达到54.8厘米。2023年7月中旬,女子形体IFBB PRO(国际健美联合会职业联盟)的健美选手壮壮突然离世,此前她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将参加强调选手肌肉线条和整体形态的女子健体比赛,“需要更大的围度和干度,我也挺期待我能变成啥样”。

肌肉原本是身体强壮的象征,但追求对身体的极致塑造,有可能给健美选手的健康带来副作用。为了追求更明显的肌肉表现而注射类固醇药物,几乎是健美比赛圈内人人皆知的潜规则。研究负责人、运动医学专家马尔科·韦基亚托(Marco Vecchiato)指出,极端训练、严苛饮食和兴奋剂的频繁使用,正在严重威胁职业健美选手的心脏健康。

原本为健康而存在的健身,在流量和商业的裹挟下,走向了健康的反面。

健身人,被焦虑包围

人们选择健身,往往受微妙的时代心态所影响。而与健身相关的观念转变,总是直接体现在审美的发展趋势中。

最先响应变化的是女性。随着性别意识的觉醒和对传统身体规训的反叛,女性不再单纯追求更纤细的腰身,转而开始考虑如何通过训练获得更多的肌肉量、更好的运动表现。

舆论场上伴随着健身观念的变化而产生的分歧,也越来越多。

其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关乎女性专属健身房。有人将女性专属健身房视为女性踏进力量区的第一步,认为这类场所能减少女性因被凝视而感受到的不适感。也有人将这类健身房斥之为收“粉红税”的地方,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女性在传统健身房里的空间,还收取了一笔额外的费用。

好不容易955的新中产,在健身房卷起来了

2025年6月14日,重庆。瑜伽爱好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瑜伽。(图/周毅/中新社)

两性对待健身的态度仍有微妙的差异。这种差异,时常由社交媒体上的流行趋势和商业话术建构而成。

例如,在社交分享平台,男性较少会产出有关健身穿搭的内容,但随处可见女性的健身OOTD (今日穿搭)。健身把女性从“白瘦幼”的审美中解放了出来,却又塑造了新的消费主义视域下的美学体系。运动品牌则在“自律”和“健康”等观念中挖掘出新的消费点,引导女性产生新的购买行为。

社交媒体上清一色拗好的造型、雷打不动的健身打卡记录、曼妙的身材曲线和令人羡慕的腰臀比,让人将“肥胖”和“不自律”画上了等号,却忘记了,健身本身,或许就代表着某种特权。

试想一下,你在“996”工作状态下加班到晚上9点,劳累了一天,你花光仅剩的力气回到家里。此时此刻,只想吃点高热量的食物犒劳自己,然后洗个热水澡,躺在床上驱散一身的疲惫。与此同时,对工作安排有更大自主权的群体,可以悠闲地把某个时间段分给健身,并且丝毫不影响他们的财富自由。

好不容易955的新中产,在健身房卷起来了

(图/《闪耀的她》)

健身痕迹,有时候是一种符号。线条优越的身体不仅意味着人们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足够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充分的自律和驱动力,更透露出其拥有的可投入健身事业的经济实力及可支配时间。

据统计,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36741亿元,2025年这个数字预计达到5万亿元。健身,从生活方式升级成“生存刚需”。在全民健身热潮中,我们仍不知道,自律是真的让我们获得了等价的自由,还是给自己套上了新的枷锁。

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中,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写下了自己坚持跑步的心境:“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我们只能将那‘一丝半点的理由’一个个慎之又慎地不断打磨。见缝插针,得空就孜孜不倦地打磨它们。”

好不容易955的新中产,在健身房卷起来了

(图/《24小时健身房》)

关于健身,我们仍然有许多未理清的头绪。但能确认的是,你无法掌控世界上绝大部分事情,但只要踏进健身房,只要迈出第一步,你就还能掌控自己的身体,你就不是对所有事都无可奈何。

工作上可能不公平,感情可能被欺骗,人际关系可能一团乱麻,而健身却像一个锚点,是世界上少有的“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的事情。这份回报或许会来得慢一些,或许会来得比别人更艰难,但它终将反馈于你的身体,以及在你还没意识到的时候,为你的精神世界注入能量。

作者 |张文曦

编辑 |晏非

运营 | 七七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12874.html

(0)
银率网的头像银率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14日 下午3:43
下一篇 2025年7月15日 下午3:25

相关推荐

  • 花600块买中转机票的年轻人,半路就玩上了

    年轻人流行绕个大弯儿去旅行。这弯儿不是山路十八弯,也不是跨越多省的青甘大环线,而是天空中脑洞大开的中转航班。 如果问AI,从广州去珠海最有性价比的交通方式是什么?它大概率会回答坐高铁。然而,对于省钱、旅游两不误的年轻人来说,最有性价比的可能是一张“回旋镖机票”:从广州飞珠海,途中在温州中转停留23小时。 趁着这段计划好的空档,拿着登机牌免票进了雁荡山,爬山看…

    2025年6月27日
    3000
  • 倪虹洁:我想抱抱20年前的祝无双

    “我不觉得自己迷糊,我觉得自己可聪明,可清醒了。”最近在《乘风》开辟了喜剧人赛道、有了“宿醉微醺姐”“倪石流”外号的倪虹洁,笑称真人秀就像一面镜子,照镜子时她自以为清醒,在镜头里却带上了迷糊的喜剧效果。这一趟旅程也照见了她开发潜能、驯化四肢的全过程。她突然联想到法国奇幻电影《童梦失魂夜》的情节,自嘲脑子和四肢时常处在分离状态,就像在地下重新组装上了四肢零部件…

    2025年5月13日
    10600
  • 为地球花心思,美就要“芯”动

    2025年6月5日,欧莱雅以“为地球花心思,美就要‘芯’动”为主题,亮相第三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碳中和博览会”)。作为唯一连续三年参展碳中和博览会的美妆企业,欧莱雅通过创新、焕芯、齐心三大板块,从全链路减碳的坚实步履,到驱动可持续消费的绿色实践,再到协同生态圈的共赢未来,串联起可持续发展之旅的全景。 法国驻上海副总领事柯柏睿(D…

    2025年6月7日
    4700
  • 《黑镜》最高级的情欲戏,全靠她

    《梦幻酒店》是《黑镜》第七季讨论度最高的一集,人们惊讶的还有,这集的导演是新生代华人女导演王昊鹭。这是王昊鹭最喜欢的一幕:多萝西的意识决定夺回命运的主动权,有了向死而生的力量。哪怕她只是一个由AI复刻的已故女星,但她的灵魂被布兰迪看到了。两人的爱有了平等的灵魂连接。 如果穿越到旧电影,你最想进入哪个电影时刻与戏中人对话? 《黑镜》第七季第三集《梦幻酒店》(H…

    2025年4月29日
    10300
  • 别人追星打call,我给偶像扫墓

    对于这些祭拜行为,人们很难判定这是饭圈文化对历史的入侵,还是跨越时空的景仰与对话,又或是一场独属于历史爱好者的中式浪漫。我们所知道的,就是有一批热爱历史的同好,乐在其中,并以此为寄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给历史人物扫墓。 每年清明节,不少历史人物的墓前都堆满了鲜花、礼物、信件,像是一场盛大的纪念仪式。面对逝去千年的古人,当代人的情感不只剩下悲伤和缅怀。通…

    2025年4月30日
    5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