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打工人存款超过50万,七成打工人存款超过10万,前两天这个数据上了热搜,我以为我看到的是抖音评论区,结果还真的是一个财经媒体做的存款调研。但是仔细一看这个数据,我发现原来只调研了1825个人,而且受访者84.5%都来自一线、新一线,还有二线城市,数量少而且样本窄。
在这次调研中,还有一些关键数据值得关注,约 70% 的受访者存款超过 10 万元,20 – 30 万元是存款中位数;85 后是存款超过 30 万元比例最高的群体;00 后虽初入职场,但已有 12.3% 的人存款超 30 万元。总体而言,存款水平与工作年限、年收入呈正相关,不过与年龄、城市线级关联并不显着。
所以,这个数据就很魔幻,有网友说你不如直接去银行采访VIP客户,这和普通人的生活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接着这个话题,我们来说说看,真实的存款情况到底怎么样?
央行数据显示,全国存款超 50 万元的实际人群占比仅为 0.3%,超 100 万不足 0.1%。在普通三四线城市,月收入普遍在 3000 – 5000 元,扣除房贷、育儿、生活开销等刚性支出后,年存款能达到 5 万就已经很不错了。一线城市家庭月入 1.5 万,看似不少,但除去各种花费,年存款也就 3 万左右。如此巨大的差距,怎能不让人对 “3 成打工人存款 50 万” 这一数据产生怀疑?
2024年,全国住户存款余额超过了151亿,算下来全国人均存款是10.7万,历史上首次突破10万大关。
但是你注意了,这是平均数,大部分人是被平均的,一个马云可以平均出上万个千万富翁。而更真实的情况藏在银行的数据里,82%得存款集中在2.5%得客户手里,新时代的二八定律,剩下97.5%得普通人,只有18%的财富。
如果只看占比97.5%这部分普通用户的平均存款是多少呢?
1.3万,这个数据可能更加符合大家体感,剩下那2.5%的客户平均的存款是233.5万,就没有必要拿出来拉高数值了。
根据胡润研究院与社科院的数据,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国居民存款余额突破160万亿元,人均约11.4万元,但中位数远低于平均数。年龄方面,30岁以下平均存款4.2万元,50岁以上18.6万元;城乡方面,城镇居民人均11.6万元,农村仅4.3万元;家庭结构方面,双职工无孩家庭存款38.6万,单亲家庭仅11.3万。
不过虽然存款巨高不真实,但是存款剧增是真的。今年前5个月,全国住户存款的规模突破了160万亿,比年初增长了8.39万亿,相当于是人均往银行多存了6000,特别是定期存款占比暴增到74%以上,创了近年新高。据悉,38.8%的人把一半以上月薪存起来; 45.8%的人打算继续加码存钱比例;银行存款和货币基金仍是绝对主流。
利率都跌破1%了,大家还拼命的存定期,说白了就4个字——没安全感,怕失业、怕生病,给结婚、养娃、养老做储备,都是存钱的理由。
对于广大打工人而言,不必因为这样的数据而感到焦虑。每个人的生活轨迹和经济状况都各不相同,我们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财务规划。一方面,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争取在职场上获得更好的发展,提高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学会理性消费,合理储蓄,积极学习投资理财知识,让财富实现稳健增长。毕竟,实现财富自由和生活幸福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努力。
存款的真谛不是卷成塔尖跟人比,而是护住自己的生活底线。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12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