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凌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的电子屏突然翻红。航班状态栏大片”取消”字样刺入眼帘,广播里机械的女声反复播报着航空管制通知。拖着行李箱的旅客从困惑到焦躁,最终瘫坐在冰冷的地砖上——有人裹着外套蜷缩而眠,有人用背包当枕头直接躺倒。俄罗斯媒体镜头下的这一幕,不是春运现场,而是乌克兰无人机大规模夜袭后的战争副产品。
远东地区的候机厅里,飞往欧洲方向的旅客盯着手机发呆。从海参崴到加里宁格勒的航线集体停摆,数千人被困在6000公里外的陌生城市。北方之都圣彼得堡启动应急方案,加开夜间列车将滞留旅客转运莫斯科。社交媒体上,有人拍下机场地勤被围堵质问的视频:”我女儿明早要在柏林做手术!”评论区迅速分成两派:有人痛斥袭击者”恐怖主义行径”,也有声音质疑:”防空系统拦截的碎片是否同样威胁平民?”
战争研究所最新报告显示,自5月以来,针对莫斯科的空袭频率激增400%,而民航延误率同步飙升。有航空博主算了一笔账:莫斯科每关闭1小时,约造成8000名旅客滞留,经济损失超50万美元。
这次乌克兰无人机对莫斯科的大规模袭击,不仅给莫斯科机场带来混乱,更反映出俄乌冲突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未来,这场冲突将走向何方,还充满了不确定性,而普通民众,可能依然是承受冲突代价的一方 。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13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