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现场会为什么在漯河召开?漯河有哪些经验可供学习、借鉴?《河南新闻联播》推出特别报道《高效能治理·漯河实践》,让我们通过“一支服务队”“一张智慧网”和“一套工作法”来解读漯河密码。先到社区看一支正在搞活动的服务队。
现场:(血糖)5.8,还可以。
每周六,漯河市漓江路社区的广场都格外热闹,“爱见周六”志愿服务集市准时开张。“天桥义工”、“小杰约媒”等志愿团队支起摊位,义务为居民提供理发、义诊、磨菜刀等便民服务。
“天桥义工”志愿者 张玉香:现在每到周六我都来参加义工活动,(我们)理发店就关门了,服务大家了你心里舒服了,这钱算啥了。
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街道漓江路社区居民 张学鹏: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们非常开心非常满意对这个事儿。
广场上,还有一个志愿服务积分刷卡的摊位。志愿者参与服务前刷一次卡,结束时再刷一次,系统自动记录服务时长并折算积分。
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街道漓江路社区党委书记 靳会杰:让他们的志愿服务变得有价值,可以(在积分超市中)换一些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可以拿到积分来兑换我们的服务,到我们的长者餐厅来换我们的餐食。
临近傍晚,社区厨房里饭菜飘香。志愿团队“妈妈团”的成员们正忙着准备晚餐。此时,一通电话响起,独居且腿脚不便的刘胜利希望能“送餐上门”。
现场:胜利,给你送饭了啊,今儿个晚了,谢谢,好嘞,这是给你炒了菜、炒了饭,油馍烙馍。谢谢
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街道漓江路社区居民 刘胜利:我自己没法下楼,全靠社区帮忙,送的菜都可可口、可丰盛。解决了可大的问题。
“妈妈团”由80多名退休党员和热心居民组成,为像刘胜利这样的困难邻居送餐是她们的日常。
“妈妈团”志愿服务队志愿者 魏新梅:因为我们的一技之长,就是做饭,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的心情也非常愉快。
服务是最好的治理。为系统化推进志愿服务,漓江路社区成立了全省首家志愿者党委,在志愿者党委引领下,社区培育出23支特色志愿服务团队,汇聚了5000多名热心群众。街头巷尾,处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妈妈团”关怀邻里、“文艺轻骑兵”送欢乐、“护苗志愿服务队”守护成长… 累计服务群众已超过20万人次。
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街道漓江路社区党委书记 靳会杰:通过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引领和带动我们更多居民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从我们的群众站着看,到跟着我们干,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新格局。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14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