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

许倬云: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

生于1930年9月的许倬云,被视为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他精通上古史、经济史、文化史、考古学、社会学,学术代表作有“古代中国三部曲”(《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数十年来已经成为研究古代中国的典范之作;他还有“中国文化三部曲”(《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等大众史学着作数十种行世,海内外行销百万册。

许倬云: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

(图/微博截图)

许倬云的实名微博账号“@许倬云说历史”的最后一条微博发布于2025年7月24日,讲述的是他的抗战记忆。此前,他曾在访谈节目中表示:“抗战中长大的我,‘中国’二字刻在心里。”

很多人是通过《十三邀》认识许倬云先生的。他所说的那句“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在节目播出时刷屏,随后被广泛引用。

许倬云: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

(图/微博截图)

许倬云在节目中解释了自己答应出镜的原因:在现在这个一个人无法安身立命的时代,要自救,唯有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知识素养和思考训练底子,自己摸索出道路来。教育、启蒙正是知识界应该做的事,通过媒体则可扩大传播面。因此,他欣然接受邀约,并表示:“一万个人里有两三个人听到耳朵里去,听到心里面去,我也满足了。”

许倬云: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

(图/《十三邀》)

2021年12月,首届刀锋图书奖将“年度致敬”荣誉授予许倬云先生。评语如下:

“他是摆渡人,横跨在旧与新、东与西两个世界间,孜孜于为百姓写史,作为‘桥梁’连通历史与现代、大众与学术;他亦是一个智者、一个‘宝藏’,以睿智的头脑、丰饶的生命体验和体悟,为后学者提供养分和方法论。他一方面引导我们向后看,检视全世界人类走过的路,以此为鉴;另一方面则呼吁我们向前看,共同缔造‘鱼跃鸢飞的美丽新世界’。他年过九十,却老而弥坚,始终与时代同频,关注人类广阔的命运。”

首届刀锋图书奖推委刘擎、王笛、许纪霖给予许先生高度评价。

刘擎:他不仅仅是一个书斋里的学者

许倬云在学术界德高望重,九十多岁的他保持着思想的敏锐,不断有作品问世,而且对于现实的世界不断提出自己的看法,这非常难得。

无论是他的专业着作还是他面向大众的书籍,都非常成功。他不仅仅是一个书斋里的学者,还一直关注着外部世界,对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从历史的角度提出他的看法。

他写的《万古江河》《许倬云说美国》等,在年轻人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因为他把大历史讲得非常清楚,而且提出启发性的思考。我做的是微观史研究,但也喜欢读大历史,理解大历史就必须用更长远的眼光,通“古今之变”。

许先生有家国情怀。他离开家园这么长时间,还在关注中国、关注中国的未来。他虽然是在讲历史,但他希望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思考我们的今天和未来。

许倬云: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

(图/《十三邀》)

他对公共事务发表看法,里面包括他对美国、对中国所存在的问题的焦虑。怎么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他并不是简单地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看问题。我觉得他更多地是从世界的眼光看问题,把中国看成世界的一部分。

他作为一个大学者,能够不断地为公众写作提供优秀的作品,兼顾严肃的学术研究和大众写作,给我们做出了表率。

他至今仍然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忧患意识,对后辈特别是对年轻一代有榜样作用和警示作用。

王笛:他表达了一种长程的历史关怀

许倬云先生以前可能更像学院当中的一个人物,但他去年通过《十三邀》以及混沌大学的课程等,出现在公共视野。

他表达了一种长程的历史关怀,体现出以深厚学理为基础的对现实的洞察。他的声音可能是低沉的,并不那么嘹亮,但非常有力量,这就是我理解的低音。

许纪霖:“大家写小书”

许倬云先生对于年轻读者来说是有魅力的,他有智慧,有童心,也有情趣。市面上有两种书,一种是畅销的,可爱但不可信;还有一种是学术的,可信但不可爱。许先生的创作,我称之为“大家写小书”,他的作品既是可信的,也是可爱的。

【许倬云着作选读书单】

许倬云: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北京日报出版社|理想国,2023-3

“我写这本书就是要给大家一个可读的东西,我不要再去记录朝代、皇帝、祖国的光荣,我要摆开看,老百姓过日子怎么样,老百姓怎么想。我的书里没有一个英雄人物。我希望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包含中国,却超越中国的新的人类社会。”(许倬云)

许倬云: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九州出版社|理想国,2024-7

“‘华夏/中国’不是缺乏历史,而是历史太多,它不是只有一个历史,而是拥有好多个彼此交错的历史,这个历史再给现在的历史学家出难题。许先生的笔下,是一部大历史,有‘截断众流’的大判断。我相信,许先生无疑深感现实世界的刺激。他担心的是,在世界文明存在(being)和变化(becoming)之大潮中,中国如何自处。”(葛兆光)

许倬云: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

《中国文化的精神》

九州出版社|理想国,2018-12

“他认定西方文化所主导的现代文明,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人与自然之间的分割’,今天已深陷危机之中;而中国文化则以人为主体,人与自然也融合互依。因此他希望中国文化的特色能发生他山之石的功用,以‘匡救现代文明的困难’。”(余英时)

许倬云: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

《许倬云说美国:一个不断变化的现代西方文明》

上海三联书店|理想国,2020-7

“对于身处中国,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来说,‘我者/中国’是我的现实语境。而对远赴美国的许先生来说,‘他者/美国’却是他的现实语境。各自对于现实保持批评立场,是每一个人文学者都应当秉持的。”(葛兆光)

许倬云: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

《许倬云十日谈:当今世界的格局与人类未来》

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3

“一位即将庆祝92岁生日的史学老人对当今世界格局与人类未来的观察,他的人生贯穿了我们记忆所及的苦难、混乱与辉煌。在走向不确定的未来之时,在你心怀犹疑恐惧之时,听先生说。”(赵冬梅)

编辑 | 谭山山

运营 | 嘉年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15230.html

(0)
银率网的头像银率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5日 下午3:17
下一篇 2025年8月5日 下午3:18

相关推荐

  • 等了十二年,他终于回来了

    这些年,除了写作,苏童花最多心思的是他的花园。 他说自己是“被自己诱惑着”成为了一个园丁。最开始的时候,院子里混乱得一塌糊涂。但是,从种下某一束花开始,他开始照顾园子里逐渐增多的各种生命。苏童的肤色变得很黑,所以很多时候,他需要向别人解释这是因为他需要摆弄花草。 有的花草比较娇嫩,需要根据光照热度调整摆放的位置,有的花草需要大量的水,还有的时候,需要翻土——…

    2025年8月1日
    1900
  • 女孩们的精神内耗,被这只海豹接住了

    这是一只看起来有点忧伤的海豹:性别女,喜欢休息,将圆润、柔软的身躯摊开,用一双《海贼王》里乔巴那样的圆眼睛好奇地张望世界。 海豹很容易内耗,口头禅是“我好矬”,经常在人际关系里感到受伤。身边的一些朋友像小章鱼、海牛、斑海豹,各有各烦恼。 2013年,这只可爱的海豹诞生于漫画家王XX笔下,彼时王XX在意大利做插画师,画海豹是闲暇时的消遣,也是她消化糟糕情绪的方…

    2025年7月31日
    2300
  • 作家李静睿:当两个P人成为父母后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李静睿和丈夫带着四个小孩在河边野餐。李静睿的女儿猫猫有几个关系要好的朋友,每个月都会聚上一两次。家长们早上把孩子送去他们家,等他们吃完晚饭再接走,孩子们就这样玩一整天。李静睿家挨着河边,那天天气特别好,铺好野餐垫,再点个外卖比萨,足够孩子们在草地上疯跑几小时。猫猫放学拿回上美术课时画的“礼物”,李静睿才知道那天是母亲节。她不怎么关注这些事…

    2025年6月6日
    11100
  • 流量需要韦神,韦神不需要流量

    “大家好,我叫韦东奕,这是我的账号。”4秒,3句话,一条视频,6天吸粉2415万,获赞1449万。高考前开了个号,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韦东奕上次出圈之后“封神”。 (图/视频截图)平台方特意挂上浮标“韦神送祝福,高考上大分”。评论区迅速沦为许愿池:“接接接接接福气!数学考的都会蒙的都对,金榜题名。”有人注意到他缺了半排牙齿,呼吁北大关爱韦东奕…

    2025年6月12日
    9600
  • 也许是第一次,小米发布了一款激动人心但还无法量产的手机

    无法量产的亮银版,价格据说10万元都搞不定。

    2017年4月19日
    771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