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作者|DW
一场剃须刀评测,竟炸出徕芬创始人叶洪新与前员工潘坚的隔空开撕,掀起舆论风暴。
8月16日,评测博主@楼斌Robin 一则横评视频直指“699元徕芬打不过399元飞科”,强调飞科“技术沉淀”、徕芬“电机常规售价偏高”。
几小时后,叶洪新微博转发开炮,火力全开:“有瓜吃了!扒一扒独立评测怎么收费的!收钱可以,不能没良心!”更在评论区点名博主哥哥、徕芬前员工潘坚,质疑评测公正性的同时,直指其“收钱办事没良心”,暗示评测背后暗藏利益输送。
一场由评测引发的“罗生门”大戏,就此拉开序幕,评测的“灰色地带”与徕芬的深层困境,也浮出水面。
01 一场剃须刀评测引发的商业互撕
叶洪新率先开炮,直指潘坚在职期间“勾结内部员工,将0成本内容合作虚报至50万元并收款”,宣称“掌握录音证据,视情况公开”。
潘坚火速反击,怒斥叶洪新曾承诺其上市前5%股权(据潘坚估算估值过亿),最终仅以500万现金补偿,指责叶洪新“用部分事实带节奏”。
徕芬则反驳道,潘坚因未达成协议生效条件离职,500万已是“体面结局”。叶洪新更追加指控,称其离职后“靠出卖徕芬获利”,不仅为飞科等竞品提供营销服务,甚至“反向攻打徕芬牙刷业务”。潘坚则甩出“技术认可论”洗白,强调“商业竞争常态”。
针对该事件相关情况,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电邮徕芬,并未收到相关回应。
8月18日凌晨剧情急转,叶洪新突然发文“翻篇,志不在此,在星辰大海”,疑似终止骂战。潘坚转发回应“回归产品才是根本”,博主楼斌也称“不再追究”。
然而,这场风波留下的疑问仍未消散,却意外撕开行业遮羞布:第三方评测“灰色地带”浮出水面,徕芬吹风机深陷红海价格战遭百元平替围剿,而寄予厚望的牙刷业务2024年净亏8000万。
02 当“平替”遭遇“平替的平替”
这几年,“平替”风潮涌起。一堆“价廉物美”的国货被推上C位,徕芬在高速吹风机市场的崛起,简直教科书级别。
如果说雷军用性价比重塑了手机行业,那徕芬就拿着“技术普惠”的剧本,直接把高端吹风机的价格给打下来了。千元内,给消费者三千元级的体验,让高速护发科技从“奢侈品”秒变“大众款”。
戴森稳坐3000元王座时,徕芬以“戴森平替”之名横空出世,凭借599 元的价格、11万转高速马达和镂空风筒设计,成为不少中产家庭的“性价比首选”。
但开局真不容易。2020年徕芬LF01刚上市,一天就卖十几台;2021年第一代高速吹风机发布,首月销量惨到个位数。转机在于徕芬把创始人叶洪新发布会内容疯狂切片,砸千万投抖音、B站信息流,销售额直接飙到1亿,回报率达到10倍。
紧接着,2022年徕芬杀向抖音。叶洪新和红杉王岑那场《吊打戴森的吹风机为什么做不大》的“史诗级对话”火了。比如,“全面超越戴森”“比小米便宜”… 反差感拉满,话题度爆表。这一年,徕芬销售额突破15亿,市场份额达到30%,直接反超业界巨头戴森、松下。
从此,徕芬把“内容营销种草”玩到极致:死磕“戴森”技术“护城河”,狂刷“性价比吊打”“技术普惠”人设。在抖音流量加持下,消费者心智被彻底拿捏。
短短几年,徕芬这匹黑马狂奔到小家电前列。2019年成立,两年销售额破10亿,2023年干到30多亿。当同行都在搞技术溢价,徕芬反其道而行:从LF01的599元,到SE的399元,直接让消费者用大牌五分之一的价格,体验行业最前沿。创始人叶洪新坚信:技术该普惠,不该溢价。
事实上,徕芬并不是叶洪新的第一次创业。2007年,叶洪新20岁出头就在淘宝卖服装箱包,6年客服老板一肩挑,服务超过10万客户,赚到第一桶金1000万。2013年,他任性all in飞行器,虽然项目黄了,但意外收获了从0到1的电机制造经验,这成为徕芬能比肩戴森十几年研发的“技术资本”。
然而,营销爆红的B面,是对“平替”标签的深度依赖。这招短期确实吃透了平价的红利,那些对戴森价格望而却步的中产,成了徕芬铁粉。但“平替”的命门在于:你能做戴森平替,别人就能做你的平替。
徕芬2021年把高速吹风机从3000元打到599元,抢了戴森大片市场。现在,“徕芬平替”们正用同样剧本反杀徕芬。对手蜂拥而至:直白、米家、松下… 纷纷推出转速超10万转/分钟的机型;追觅更秀肌肉,亮出20万转/分钟的高速电机技术。
据奥维云网数据,随着2024年飞科、追觅等品牌推出199元价位高速吹风机,200元以下产品销售份额在2024年3月达到10.4%,行业均价同比下降34.4%。低价白牌厂商的厂家们,则直接把外形相似的吹风机价格打到了100元以下。
徕芬用“平替”颠覆市场,如今却被更低价的“平替的平替”围剿。当高速吹风机进入“百元时代”,那个曾高举“技术普惠”大旗的徕芬,还守得住自己的护城河吗?
流量退潮后,留给它的问题,远比答案多。
03 平替的风,还能刮多久?
徕芬凭借制造热点话题迅速崛起,流量的喧嚣曾让其站上风口,但流量红利逐渐消退。
遗憾的是,徕芬似乎深陷“路径依赖”的惯性,而进入2025年,这个曾顺风顺水的“网红品牌”如今正遭遇多重困境:高速吹风机赛道玩家涌入、“平替”产品泛滥,自身却深陷用户投诉、专利纠纷与增长焦虑,曾经引以为傲的“戴森平替”标签,如今正成为反噬自身的利刃。
质量问题是徕芬最直观的危机。今年3月,江苏省东台市市场监管局抽查显示,徕芬吹风机因安全指标不达标被点名;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徕芬的投诉高达千条,多为外壳漏电、胶臭糊味、机壳开裂、机体发烫冒烟等质量问题,电动牙刷也出现失灵、无法充电等故障。
据泰山财经报道,浙江消费者叶先生反映,他的爱人在使用徕芬LF03吹风机时,“刚启动不到一分钟,就突然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冲击力非常大。手柄末端接线处冒出火星,我爱人的衣服都被炸黑了,皮肤也被严重灼伤,疼得直不起身来。”
质量失控直接拖累业绩。据雷锋网报道,2025年618期间,徕芬GMV(商品交易总额)仅3亿多,较2024年的5亿缩水近四成,与全年60亿的目标相去甚远。
面对增长压力,徕芬试图多品类突围,继吹风机后推出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还规划卷发棒、人体工学椅甚至大家电,但小家电领域天花板本就不高,且新品依旧陷入“模仿”争议:电动牙刷被吐槽工艺包装像苹果,新品剃须刀被指与松下“撞脸”。
消费者对“平替”的认可,从来不是单纯为低价买单,而是期待“好用、省心、安全”的性价比。当“平替”沦为“高仿”,所谓“技术普惠”便成了空谈。
如今高速吹风机价格已下探至百十元,市场在用脚投票,流量堆砌的泡沫终会破灭,唯有守住质量底线、构建技术壁垒,才是品牌真正的护城河。否则,再多的热点营销也难逃“昙花一现”的结局。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16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