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半年的外卖大战被叫停后,本以为能稳定几个月,外卖行业又开战了。只不过这一次大战,我国的广大外卖用户依然得告别0元购的奶茶,因为开战地点在遥远的巴西。在海外市场还要搞内卷,不是说好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吗?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干嘛要做出这种负和博弈,损人不利己的事呢?
这次故事的主角,一个是某滴旗下的99food,另一个是某团旗下的keeta,这两家外卖企业不约而同的瞄准了同一个海外市场——巴西。
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巴西是一个充满神秘气息的南美国家。热情奔放、足球渗入血液,但社会情况复杂,世界杯期间动用军事级别力量才能维持比赛的正常进行。可巴西,这几年却成了出海的兵家必争之地。不仅我国企业,美欧日韩等多个国家的众多企业都在瞄准巴西这个新兴市场。矿业、机械、医药、甚至数字科技领域的巨头都纷纷在进军巴西。原因并不复杂,巴西人口多,有足足2亿多人;产业多元化,农业、食品、化妆品、能源等领域都有优势;而且还离北美近,是不错向北美发展企业影响力的迂回之地。
总得来说,城市化的水平高,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但是目前外卖渗透率只有30%,相比之下,咱们中国已经超过50%了,它相当于是咱们十年以前的水平,这个增长空间看起来确实是很有想象力。
但问题是,当地早就有了地头蛇了,就是腾讯的大股东南非报业旗下的ifood,这家公司占据了当地80%的市场份额,而且它绝对不是个善茬,在3年前,它曾经用过二选一的手段逼退了99food。然后今年的5月份某团的keeta宣布进军巴西,某滴的99food则在6月份宣布重启巴西业务。
这个市场也就这么大,一下子挤进来2家中国公司,怎么办呢?
果然还是那个熟悉的配方,内卷。
虽然说keeta是5月份官宣进军巴西的,但它毕竟是从零开始,而重启业务的99food则很快就使出了三板斧来阻击同胞。
第一板斧就是,竞价购买谷歌搜索词,用户只要搜索keeta就会自动跳转到99food的页面。
第二板斧就是,找到当地的连锁餐饮企业,每一家砸个几百万的人民币,要求签订排他协议,排的也不是市场排名第一的ifood,而是针对某团的keeta。这些企业拿到钱以后就不能再跟keeta合作,据说已经砸了10个亿了。
第三板斧就是,直接去法院起诉了keeta,说它的logo设计跟配色侵权。Keeta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它首先就关键词被恶意劫持这个事情提起了诉讼,然后法院很快就判决99food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要求3天内停止,否则每天就得罚款2.6万。
而对排他协议,keeta也告上了法庭,但这个事有点棘手,因为巴西法律虽然说是明令禁止二选一,但是99food它只针对了keeta这一家,又没有限制ifood等等的其他平台,算是钻了法律的空子。
至于那个商标侵权的诉讼不过就是拖时间的常见戏码了,反正我跑得快一点没关系,但是我也不能让你跑得快。
其实看到这样的消息,真的是让人既无语又痛心。没错,外卖业务确实很重要,做大了以后也很挣钱,同时它又是个高频的流量入口,所以像京东阿里都是盯紧了这块业务,就算外卖本身亏钱,都能通过引流从其他的业务赚回来,所以说在国内几家早就打的昏天黑地你死我活了。
可是谁能想到,出了国居然还是这副样子,为了对付自己人,白花花的银子拱手送给了老外。雷军曾经呼吁说国产的厂商要团结,把枪口抬高一尺,但是现实中,狠起来打自己人那是真下得了手。
这样搞下去,最大的受益者反而变成了地头蛇ifood,早在2022年的时候,它就是靠二选一逼停了某滴的99food。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巴西后来才出台了规定,明令禁止强制排他。
那现如今,两家中国企业海外相见,不想着怎么样共同做大市场挑战巨头,却把国内恶性竞争那一套完整的复刻到了巴西,既消耗了资金拖累了节奏,更加损害了中国企业的整体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某滴曾因iFood的“二选一”政策,在2023年被迫退出巴西外卖市场,如今它非但没有反思排他性策略的危害,反而变本加厉地,用同样的手段对待同胞企业,无异于“自己淋过雨,所以要撕掉别人的伞”。
在国内持续反垄断,整治“二选一”不规范竞争的背景下,在海外市场对同胞企业的倾轧,将国内的恶性竞争模式复制到海外,是否是在规避国内监管压力?
20多年前,中国摩托车企业在东南亚市场为了争夺份额,曾展开疯狂的价格战,甚至不惜亏本销售。
最终,这种自相残杀的竞争,不仅导致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停滞,更让中国摩托车的国际声誉一落千丈,市场份额被日本品牌全面反超。这一惨痛教训,至今仍值得中国企业深刻反思。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应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唯有停止彼此拆台、短视内耗,才能走得更远。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17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