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凌晨,印度对巴基斯坦发起代号“辛杜尔”的军事行动,试图打击巴控克什米尔的“恐怖设施”,却意外引爆了近代航空史上最大规模的空中混战——印巴双方共出动125架战机,在持续一小时的超视距交火中,巴基斯坦宣称击落5架印度战机,包括3架单价2.4亿美元的法国“阵风”。这场冲突以残酷的实战结果揭示了现代战争的核心逻辑:体系化能力对装备堆砌的降维打击。
巴基斯坦通过预警机与数据链系统锁定印度战机,在160公里外发射霹雳-15导弹,击落包括“阵风”、苏-30MKI在内的多架先进战机。印度空军虽拥有400余架四代/四代半战机,却在体系化作战的短板下极速溃败。
巴方以不足印度一半的军费,依托中国技术构建起高效作战体系:歼-10CE配备KLJ-7A雷达,超视距锁定能力领先“阵风”60公里;枭龙Block3搭载PL-15导弹,实现低成本高杀伤;7架预警机与Link-17数据链贯通战机、防空系统,形成“传感器-射手”闭环。近期冲突中,巴基斯坦更是用电子战系统瘫痪印军通信,致其未战先撤。
法国高级情报官员对美媒证实,一架法制 “阵风” 战机被巴军击落,这也是 “阵风” 战机首次遭遇战斗损失。此役证明,单一装备性能优势在现代战争中已无决定性意义。印度“阵风”虽号称“欧洲最强四代半”,却在巴方预警机指挥、电子干扰与远程导弹的组合拳下毫无还手之力。而中国外贸武器的实战表现,或将重塑全球军售格局——霹雳-15导弹残骸的照片,已在国际军火市场引发震动。
有网友评论道:“巴基斯坦空军的飞行员训练有素,在面对强敌时毫不畏惧,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也有网友关注到中国装备在此次空战中的表现。由于巴基斯坦空军装备了部分中国生产的战机和防空系统,如歼 – 10CP、枭龙战机以及红旗系列防空系统等,一些网友认为这从侧面验证了中国武器的可靠性和先进性。“中国装备经受住了实战的考验,在此次空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出了强大的性能。” 一位网友留言道。
有分析师指出,印度若不能解决装备来源多样化导致的兼容性问题,未来冲突中仍将处于劣势。而有学者则强调,体系化能力的核心在于自主创新——巴军胜利的背后,是中国几十年技术积累与实战化训练的支撑。
这场空战终将载入军事史册,它不仅是对“唯装备论”的颠覆,更是对全球地缘格局的警示:当科技革命与民族主义共振,和平的砝码远比想象中脆弱。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5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