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来自乌克兰方向的无人机袭击,让凤凰卫视资深战地记者卢宇光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采访工作中意外受伤。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7月3日的报道,这位遭遇袭击的中国记者已经回到了工作岗位,并讲述了受伤后的经历与选择。
卢宇光在接受俄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语气平静地谈到了伤势和后续安排:“后天我就拆线了,之后会继续在这边工作。” 他坦言俄罗斯方面提供了非常周到的医疗救治和关怀,“俄罗斯医疗条件很好”,并特别提到包括州长、卫生部领导在内的俄方人员对他的关心。更令人动容的是,俄方甚至专门从莫斯科调派了一队医疗人员,准备用直升机将他转运至莫斯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卢宇光道出了目前中国媒体在俄乌冲突报道前线面临的现实困境。他指出,凤凰卫视每天的主要新闻中,都有一条是关于俄乌战场的最新动态。而如果他这个前线记者离开,“就没人再报道了”。他强调,目前中国媒体对俄乌战争的报道,“几乎都是转载一些第三方的媒体报道,不像我们是在第一线报道。” 因此,“很多观众希望看到我们在一线的最新的情况,大家都在关心战场。” 这份来自观众的期待,以及填补一线报道空白的责任感,支撑着他选择留下。
现在信息太多,卢宇光说的一个问题很关键:真正在冲突最前面,由记者自己看到、采到的一手报道,特别难得,也特别有价值。多数媒体都靠着别人转来的信息时,像卢宇光这样守在前线的记者,就成了观众了解真实战况没法替代的渠道。有没有他在,新闻的深度和让人相信的程度完全不一样。
国际上的舆论大多被西方媒体领着说,中国媒体的一线报道能让人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卢宇光和他的团队一直工作,对说中文的观众来说,要明白这场影响全世界的冲突,他们的报道有特别且重要的意义。
他留下的背影,不用多说,却有力地体现了新闻专业该有的样子,也让人再一次明白,在有硝烟的地方,传递真相有多难,又有多重要。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11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