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都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古代的祭祀、庆典到现代的社交、应酬,酒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酒是一种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酒与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无数诗词歌赋中,都留下了酒的痕迹。
但是现在,中国人突然不爱喝酒了,全球白酒、啤酒、红酒消费量都在急剧下降,而且降幅非常夸张。
以前,中国酒精的产量和消费量全世界第一,我们一年会生产1300多万吨白酒,5000多万吨的啤酒。也就是说,一个中国人一年平均要喝20斤的白酒,6箱啤酒,基本上所有的聚餐必须要有酒,不然这顿饭就像没吃一样。
但是这几年情况突然变了,全国人民开始集体戒酒。先看白酒,产量一路下滑,下周拿中国白酒一年下滑到只剩400多万吨,只剩下巅峰时期的1/3了。不光是产量下滑了这么多,卖他也卖不动了,查了中国19家上市酒企的财报,中国19家上市酒企的财报,这些公司的仓库里还有50万吨的成品酒和350万吨的半成品酒,另外还有更多压在了供应商的仓库里。
不仅是白酒,啤酒的产量也是一年比一年少。
最高的时候,中国一年能够产5000万吨的啤酒,现在只剩下3500万吨了。大家可能对1500万吨没啥概念,这么说吧,我们每年少喝的这1500万吨放在日本和韩国够他们两个国家消化24年。
白酒、啤酒减少了,至少它们还在市场上存在,红酒就几乎被连根拔起了,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直接下线。
以前办婚礼,桌上必须有一白一红显示高档,但现在敬酒都改成椰汁、橙汁等等饮料。十几年前,很多名人也喜欢做红酒生意,在最辉煌的时候全中国有几万家的红酒进口商,现在很多都跑路了。今天进口的红酒还不到当时的一半。国产就更别提了,高峰的时候,中国年产红酒142万吨,现在只剩下12万吨,剩下1/10。2024年,全国所有的红酒企业加在一起一年的利润只有2.2亿,整个中国所有的红酒生意加在一起只赚了2亿,这个产业现在真的是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不仅是红酒,现在连喝红酒的那些高脚杯它都卖不出去了,国内做高脚杯第一的企业叫山东华鹏,现在已经亏的资不抵债,被交易所ST挂牌了,下一步可能就得退市。
那么,为什么现代人都不喝酒了?
是这个时代不需要酒了,以前很多时候是一种服从性的测试,桌上所有人都知道喝酒难受,但是为了表达尊重,难受也得喝。一杯酒的背后可能是一份工作,一个订单,一次升职,哪怕酒量不好也得喝。
但现在,敬酒已经没有用,资源有限,没法通过喝酒得到领导赏识,情绪价值越来越不值钱,年轻人再想出头更要靠能力和技术,不是技术。
此外,大家健康意识觉醒与风险认知升级。
在世界着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组研究发现:喝酒不能带来任何健康收益,适量饮酒有益的说法,根本就不存在!而且,饮酒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中青年男性(15-49岁)死亡的头号凶手。
数据分析显示,在全球每年因各种原因死去的3200多万人中,喝酒直接导致了280万人的死亡,是第七大致死和致残因素!由于人口众多,中国是全球饮酒致死最多的国家,每年有70万国人把命喝没了(65万是男性)。
还有研究发现,中国男性的酒精摄入与61种疾病的发生风险有关,这包括癌症、胃溃疡、痛风、白内障及糖尿病等。
酒精还与心肌病、大脑萎缩、胃粘膜病变、动脉粥样硬化、食管炎、胰腺炎等疾病密切相关,这些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寿命。
特别是癌症,全球数据显示,大约5.5%的癌症发生和5.8%的癌症死亡与酒精相关。
中国人由于大多携带乙醛脱氢酶基因的突变,使得分解酒精时产生更多致癌的乙醛,增加了喝酒者的癌症风险。
所以,为了身体健康,很多人选择戒酒,现在年轻人也越来越养生。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压力与理性消费回归。
房贷、教育等刚性支出挤压可支配收入,促使消费者缩减非必要开支。以每月饮酒消费2000元的家庭为例,戒酒一年可节省2.4万元,相当于普通城市家庭一个季度的教育支出。这种精打细算推动百元以下光瓶酒销量增长15%-20%,而800-1500元高端白酒价格倒挂严重,超60%企业面临渠道压力。
酒精的时代正在慢慢落幕,现在的中国人不是不喝酒了,是终于喝明白了。当酒桌不再是”必修课”,当喝酒回归本质,当小聚取代大宴,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个更加健康、更加真实的社交环境正在形成。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1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