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司职场晋升的“禄神”玉笏下凡了。她本是来享受人间烟火的,却撞见了现代职场的修罗场。
在现实题材网文《升职之神》里,“禄神”玉笏目睹了四位现代职业女性的职场经历,她动用“窥梦镜”“时光倒流”等法器、仙术,帮助她们化解了职场上的一系列困境和危机,这令很多正在职场中打拼的女性读者心有戚戚焉。
与此同时,在另一部网络文学《我不是文豪》构筑的世界中,小城职员王子虚也正在经历着另一种职场生活。平淡的小城工作让王子虚觉得毫无挑战和激情,一直有着一个宏大的文学梦的他,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些穿梭于现实与幻想之间,既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忙碌、紧张、平淡,又折射出每一个平凡的我们内心深处不平凡想法的妙趣横生的故事,正成为千千万万个网文创作者观察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切口。
8月2日,第九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14部优秀的现实题材网文作品从56700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升职之神》《我不是文豪》双双获奖。
如评审专家所言,这两部作品均以不同的视角对人间职场生活的喜怒哀怨进行了细腻而真实的观察,在讲述作者和读者共同梦想、困惑和坚持的同时,传递出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01 现实题材网文里的“我们”
《升职之神》和《我不是文豪》中的职业奋斗故事,能引起许多读者的共鸣。
《升职之神》中的每一位女性角色都不同程度地陷入过不同的困境,陶亦可因被窃稿而失去晋升机会、许茉莉受原生家庭和职场偏见所困、万乐面临婆婆催生与老公抑郁症的双重压力、苏禾在与男性对手的竞争中被质疑人品与工作能力……然而,她们都凭借着自身的努力、成长与女性之间的互助,竭力向外突破、向上生长。
现代职场女性渴望升职,但获得升职的目的却不仅仅是为了更高的职位和薪水,更多地是为了实现自身职场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了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被看见,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心态,职场中的种种辛苦被作者“耕字君”赋予了更多的乐观主义精神。
《我不是文豪》中,主人公王子虚对于诺贝尔奖的渴望,也戳中了无数有着不平凡梦想的平凡人的心。
王子虚念大学时是个颇有才华的辩才,博览群书,理想是成为文学家。大学毕业后,王子虚成为一名按部就班的文职人员,空闲时依然笔耕不止,但在追求文学的道路上一直没有什么起色,工作中也只是一个“小透明”。
作者野亮借王子虚这个角色,既道出了中年人的职场和生活危机感,又投射出一个小城职场人坚持纯粹的文学创作的一些尴尬。
这种无处不在的现实投射,在此次参赛的其他作品里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幸孕面线糊》里的都市白领袁景,在遭遇爱情背叛、事业危机以及家庭矛盾后,从一线城市回到泉州老家,重建新生活。我们仿佛在袁景身上看到了那个无数次纠结于坚持在大城市打拼还是回小城镇“乐活”的自己。
《将满未满》中的年轻夫妇陆明、李岩,常常因为职场环境、工作安排以及孩子的教育等问题,陷入艰难选择的状态。读者从这个小家庭中,看到了更多个家庭的点滴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揽芳华》同样聚焦现代职场中年轻人的选择。年轻白领薛芳华在经历过上海金融圈的“繁花”后决定回乡创业,在陪伴外婆做扬州绒花的过程中,重新梳理了自己的人生,找到了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向。作品在传播扬州绒花技艺的同时,也以返乡青年的成长为主线,以别样的女性视角呈现了一家三代女性的命运与拼搏。
的确,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都横亘着很多艰难的抉择,不同的抉择会把我们带向截然不同的远方。这些现实题材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和他们的人生经历,可以说也是无数普通人的缩影。
02 用文学解构现实,重建生活的意义
毋庸置疑,在互联网应用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文学已经悄然成为许多人重建生活意义的锚点。
在《升职之神》里,职场焦虑和女性职场困境被巧妙转化为一场九天仙界与现实人间的巧妙碰撞。禄星殿仙官玉笏因香火冷清而关注人间职场,自带疏离视角对“绩效考核”和“职场PUA”等进行了别样的解构。
作者抓住“职场焦虑”与“玄学解压”两大流量密码,用黑色幽默消解真实世界的压力、挑战和紧张感。在各种新奇设定之外,读者也会代入自己在职场晋升过程中曾遇过的挑战,感受到友情与爱情力量,回忆起自己跌跌撞撞的成长……网文成为职场年轻人的精神解药。
《幸孕面线糊》中,这种精神突围化为具体的地域文化疗愈。袁景回到老家后,面线糊的烟火气、泉州南音的悠扬、娘惹文化的斑斓……闽南文化中特有的温情与坚韧特质,成为她重建支离破碎生活的基石。地域文化不仅是背景板,更是治愈的源泉。
“写作的过程很像打鸡蛋——从外打破是盘菜,破壳而出是新生。外部打击是压力,自己先打碎就是突破。”作者“阳光彩虹小熹呱”如此描述自己踏入现实题材创作疆域时的体验和感悟。
两年前,她从大厂“毕业”后也曾一度迷茫焦虑,于是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中。写现实题材成为她的一种本能驱动。在写作《幸孕面线糊》之初,她自觉揣了一个近乎天真的使命感:想“看见”那些被宏大叙事忽略的角落,想“听见”那些淹没在喧嚣中的微弱声音,想“记录”下急速变迁的时代里,普通个人最真实、最具体,也最复杂的生存状态和心灵图景——这是她所理解的“现实主义”。
03 既是现实主义,也是浪漫主义
5.4万名网络作者投稿,5.67万部作品参赛——数据背后,是一场网文世界的精神构建。无数人从文学中寻求答案与心灵的安防,当“穿越”、“重生”、“系统”类网文铺天盖地涌现,这些扎根现实的网文,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慰藉。
在《关内关外》中,两代深圳人面对“关内关外”的地理分界与心理壁垒,发出终极追问:越过铁丝网后,我们真正要闯的“无形关”是什么;《云去山如画》的战火纷飞中,国立艺专师生坚持创作,用生命守护《兰亭集序》真迹,这份在绝境中对艺术的坚守,是深藏的“中国风骨”;《守护蒙玛拉尔》聚焦边疆铁路护路兵的工作、生活故事,在极端自然环境和艰苦生活中,他们默默诠释了“坚守”二字沉甸甸的价值。
这些作品并未提供生活的标准答案,却让读者在他人的坚守、突围与奋斗中照见自己,在虚构世界里获得自己的精神沃土。
虚构世界里,王子虚最终成为三江四湖五岳间的文坛魁首、天字第一号的国宝级作家,站在巅峰,他却说:“我不是什么文豪”。现实中,作者野亮也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全职做起了网文写作者。
“人活在世界上,总要相信一些事情,来过,热爱过,轰轰烈烈地闹一场,做一些十分不现实的决定,慢慢的,涓涓细流就会汇聚起来,一些非常对的人会聚在一起,一起做一些非常酷的事。我认为,这既是现实主义,也是浪漫主义。”野亮说。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16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