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夏萍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解决传统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痛点问题有了更便捷、更智能的方案。
202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今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构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不只意味着一个个高新科技成果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更是成为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载体。
围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郑州市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城市运管服平台)为核心引擎,通过数据融通、科技赋能,构建起城市治理的“超强大脑”,实现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应用,在城市防汛、民生服务等领域交出了一份“一网统管”的智慧答卷。
数据融通、破除“孤岛”,织就治理“一张网”
城市治理千头万绪,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一网统管”是关键一环。只有构建起跨层级、跨部门的强大平台中枢,才能有效破除“数据孤岛”,实现资源整合与协同联动。
自2023年纳入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来,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创新“1234”一网统管工作模式推进城市运管服平台建设(即1个体系:初步完成运管服平台架构体系的搭建;2个融合:城市管理业务系统与数据深度融合、城市运管服平台和网格化治理平台高质高效融合;3个维度:大屏“观”、中屏“管”、小屏“用”三端联动;4个模式:搭建运管服常态化城市运行、重大节假日保障、重大活动保障、应急指挥调度模式),初步实现内外融通、上下贯通、横向协同、条块联动。
按照住建部‘一指南四标准’建设要求,郑州市城市运管服平台总体框架现已基本搭建完毕,打造了业务指导、指挥协调和行业应用等7个子系统及数据交换、数据汇聚、应用维护等3个后台支撑系统。”郑州市城管局科技信息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郑州市城市运管服平台累计接入环卫类数据约1.92亿条,市政类基础数据378万条,各类物联网传感器运行监测类数据约2.4亿条。2025年上半年,城市运管服平台共采集、立案、派遣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约81.6万件,结案率94.30%;累计开展各类普查117次,形成各类数据分析报告12期,提供专业化数据分析服务50次,利用人工智能识别视频平台数据产生事件约20.5万件,平台基础功能趋于完善。
精准预警、智慧守护,筑牢城市“安全线”
8月7日,郑州市区部分区域出现强降雨。在郑州市市政设施事务中心泵站所,通过调用城市运管服平台数据,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在大屏上实时、精准地掌握排水泵站泵机运行状态、蓄水池水位、电力参数等各类关键信息,为及时发现问题、快速作出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针对陇海路、航海路等立交桥下汛期易积水区域,城管部门设置的智能道闸挡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积水情况,确保道闸挡杆在水位达到禁行标准时迅速安全落下,阻断交通,防止行人和车辆误入积水危险区域;而当水位恢复正常后,挡杆又能及时升起,保障道路正常通行。
据了解,伴随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郑州市已累计布设水、气、暖、排水、桥梁、隧道、综合管廊等约200万个传感器,基本实现在线监测、预警研判、联动处置,让基础设施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城市更具韧性。
“背靠整合而成的数据库,郑州市城市运管服平台为行业管理部门‘靶向治理’提供全链条数据支撑,同时积极将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引入城市治理研判分析,推动城市管理决策从‘经验驱动’向‘智慧驱动’转型。”郑州市城管局科技信息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在城市防汛工作中,依托城市运管服平台数据和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郑州市数字化城市运行中心集成涵盖历史气象信息、设施运行监测、防洪排涝业务等多维度数据的城市内涝知识库,并利用DeepSeek大模型建立基于知识库的预警分析模型,可在天气预报发布后智能预测未来3小时城区内涝风险,迅速生成内涝风险简报及处置建议,为指挥调度提供“AI参谋”,让防汛决策效率更高、更加智慧化。
服务为本、指尖触达,延伸传递城市“温度”
民之所欲,政之所向。城市运管服平台的生命力在于服务民生、便捷基层。不断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成效,让城市治理有精度更有温度,正是“人民城市”理念的深刻体现。
郑州市城管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城市管理工作成效的金标准,进一步拓展城市运管服平台延伸应用场景,推进城管智能体建设,让“智治”成果直接惠及民生。
“打开手机地图,所有的销售点全在这里,再也不用‘打游击’了!”夏日炎炎,在郑州市二七区碧云路一处划定的夏季西瓜临时销售点前,来自开封的瓜农杨大姐熟练地为顾客称重。曾经瓜农们流动摆摊的烦恼,如今被指尖轻点的便捷替代。
依托城市运管服平台数据,郑州市城管部门在“郑好办”APP和“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微信公众号上线“城管便民服务地图”,将夏季西瓜临时销售点、便民疏导点、公厕、犬只办证点等民生服务资源整合至一张数字地图,让城市服务真正“跃然掌上”,实现市民生活需求“一图查询、一键导航”。
同时城管执法人员根据后台大数据分析,预判人流高峰提前疏导,及时处理投诉集中的噪音、占道、堵塞交通等扰民问题,实现“问题早发现、处置早介入”。
“基于城市运管服平台的智慧执法实现了城管领域违法行为的智能监管,执法案件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占道经营、餐饮油烟、违法建设、车辆违停等12类高频问题预警准确率达到85%。”郑州市城管局执法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构建“一网统管”枢纽,到深度应用前沿科技增强城市韧性,再到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效,郑州市的探索实践再一次表明: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郑州市紧扣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特征,以城市运管服平台为枢纽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趟出一条通往更高效、更安全、更暖心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路径,贡献了可借鉴的“郑州智慧”。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16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