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投了诺瓦聚变天使轮

创投圈应该都记得这一笔天使轮

近日,诺瓦聚变宣布完成5 亿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囊括了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君联资本担任管理人)、君联资本、光速光合、高榕创投、华控基金、明势创投及临港科创投等知名机构及重要战略投资人。

投资界向多位知情人士确认,包括阿里在内还有2-3家未披露投资方,也参与了本轮投资。

名不见经传的诺瓦聚变有何来头?这家创业公司今年4月才刚刚在上海成立,背后的掌舵者是一位65后科学家郭后扬,他长期深耕核聚变领域科学研究,成果丰硕,还曾担任能量奇点CTO。

所谓核聚变,历来被看作“人类终极能源”,这背后则是一场席卷全球的能源革命。

60岁物理大牛掌舵

故事要从一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说起。

郭后扬,1965年出生于河南固始县,是固始高级中学1981届毕业生,四年后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真空专业。紧接着,他进入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并取得了硕士学位。

阿里,投了诺瓦聚变天使轮

(图源自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此后,郭后扬继续深造之路,远赴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能源及材料研究所留学,在1993年获博士学位,随后受聘于加拿大原子核聚变研究中心,深耕于核聚变赛道。因研究成果突出,他在1999年成为美国华盛顿大学首席研究科学家、TCS 实验总负责人。后又在2008年加入美国TAE公司,任职首席科学家、首席实验战略家、实验运行部主任。

2019年,新奥集团在内部启动紧凑型核聚变实验,郭后扬也受邀回国,出任新奥集团副总裁、聚变研发首席技术官。随后在2022年4月,能量奇点宣布郭后扬加入公司并担任首席技术官,并直接领导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研发团队。

直到今年4月,郭后扬在上海正式创立了诺瓦聚变。该公司秉承“核聚变+人工智能”战略,致力于研发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反应堆,为全球提供安全、零碳、经济高效的分布式能源解决方案。

具体来看,诺瓦聚变选择的是场反位形(FRC)技术路线,核心特点是利用磁场反转实现等离子体的自约束,从而减少对外部能量的依赖。相较于主流的托卡马克装置,FRC装置结构更为紧凑,更易于实现模块化和工程简化,从而降低成本。

与此同时,诺瓦聚变还宣布了三个阶段的技术目标:短期目标是实现1亿度离子温度,完成关键技术验证;中期目标是实现聚变能量增益Q>1,攻克经济高效获取聚变能的核心技术难题;长期目标是成功实现50兆瓦(MW)的聚变电力输出,推动小型模块化聚变电站商业化,助力2035年全球能源结构向零碳供电的可持续转型。

在此前的公开演讲中,郭后扬曾表示,未来化石能源如果逐渐退出全球市场,到2050年人类会面临超过10%的能源空缺,这就给核聚变能源发展提供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可以加速实现聚变能源商业化,可以帮助克服聚变堆的关键科学技术挑战,极大节约聚变试验的时间和成本,加速推动聚变研究进程。”这些观点恰恰呼应了诺瓦聚变的核心战略,也不难理解郭后扬再度投身创业的初衷。

核聚变,走到商业化前夜

被称为“人造太阳”的核聚变,能力到底有多强?

有一个生动的例子一杯D2O(重水)通过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可以产生90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力,这些能量可以为一个家庭供电865年。

“可控核聚变对于人类的意义,基本可以等同于火对于原始人的意义(甚至更高)。” 险峰曾在文章中表示,“因为一旦成功,意味着人类从此获得了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粮食、水以及一切以能源为载体的工业品价格将下降到可以忽略不计。”许多投资人都认为,可控核聚变将是人类的终极能源。

这一论调也在人工智能迎来爆发后显得更加迫切。因AI大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消耗大量能源,而核聚变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OpenAI的创始人奥特曼就是这一观点的拥趸者,他曾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到核聚变,认为AI和核能这两项事业紧密相连。

根据《2025年全球聚变产业报告》,过去5年,全球核聚变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总投资额已经从2021年的19亿美元迅速攀升至97亿美元。同时,核聚变企业数量达到53家,相比2021年的仅23家增加143%。

相对应的,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需求将增长一倍多,达到约945太瓦时(TWh),这一数字略高于日本目前的全年用电量。其中,AI优化型数据中心的用电需求2030年将增加到目前的4倍以上。

此时此刻,核聚变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投资人不约而同提到一个观点:未来谁能主导新一轮的“能源革命”,就有可能主导未来的经济范式和国际规则。正如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多次提出,终极能源“可控核聚变”就会成为产业和国家竞争的“杀手锏”,甚至可能超过“蒸汽机”的历史贡献。

未来无限美好,但现实依旧骨感。科学圈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谈:你在任何时间去问科学家,可控核聚变啥时候能实现?得到的回答永远都是:“还有50年”。

如今,核聚变商业化梦想正在照进现实。《2025年全球聚变产业报告》预计,在2030至2035年之间,将有超过35家公司建成可产生净能量的商业化聚变示范电站,另有28家公司计划在这一时期内接入电网供电。

里程碑一幕出现了。美国公司Helion公司的商用聚变电站已于近日在华盛顿州启动建设,并计划于2028年起为微软数据中心供电。今年初,该公司宣布完成4.2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估值达54亿美元。

而在大洋彼岸的另一边,核聚变同样爆发出“中国速度”1月,中国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实现亿度千秒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3月,“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1亿摄氏度,进入燃烧实验新阶段;同一时间,能量奇点自研的经天磁体,创下大孔径高温超导D形磁体最高磁场纪录;5月,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工程总装正式启动,预计2027年建成,有望在2030年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犹记得,苏联物理学家、托卡马克装置发明人之一的列夫•阿尔茨莫维奇曾说过:“当社会需要核聚变时,核聚变就会准备好。”

也许,人类离“造出太阳”的一天不远了。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16633.html

(0)
银率网的头像银率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18日 下午4:09
下一篇 2025年8月18日 下午4:09

相关推荐

  • 30亿元源网荷储能源基金落地

    投资界7月29日消息,近日,华基集团与海控利鑫资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基于对源网荷储能源产业未来前景的一致看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成立 30 亿元能源启动基金,聚焦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联、风光离网、用户侧储能等项目的投资建设与发展。 华基集团是一家在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储能、独立储能项目领域实现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综合型公司,凭借丰富的行业资源,在…

    2025年7月29日
    2500
  • 《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投资界8月6日消息,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坚持模型驱动,强化智脑赋能,加快构建具身智能全链条技术自主创新体系,重点支持感知决策、运动控制、具身语料、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30%且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 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25年8月6日
    2000
  • 腾讯创投等入股晨壹基金

    投资界7月4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7月4日,上海晨峦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无锡晨壹成长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厦门金圆展鸿二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珠海众烨投资企业(有限合伙)等为合伙人。 公开信息显示,晨壹基金由原华泰联合证券总裁刘晓丹创立,其首只基金于2020年3月完成备案,并通过非公开募集…

    2025年7月5日
    4200
  • 安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基金拟出资

    投资界消息,近日,《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关于子基金管理机构遴选结果的公示(第六批)》发布,根据《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组建方案》《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主题母基金组建方案》,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母基金”)经相应遴选程序,确定了第六批拟中选的1家子基金管理机构,中选管理机构为上海桐颉投…

    2025年8月13日
    2300
  • 2700亿,一家超级国资30岁

    一家巨无霸“国家队”首次揭开面纱。 “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科创板上市143家。”国投集团用一组数据回顾过去了十六年基金投资历程。 为国而投,自1995年成立起就成为这支团队身上不可磨灭的印记。而从2009年投出第一笔股权投资,国投系基金发掘了一匹匹黑马,它们陆续在日后成长为中国产业龙头:宁德时代、比亚迪、寒武纪、迪哲医药…

    2025年6月9日
    7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