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1 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国防》杂志主编伊戈尔・科罗特琴科的说法,称乌克兰军队 170 万人的死亡、失踪人数,已经接近特别军事行动期间乌克兰可能损失估算的上限。这个数据的源头,是早些时候电报频道 Mash 发布的消息,该频道称俄罗斯黑客入侵了乌克兰军队总参谋部数据库,从中获取的信息显示,自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以来,乌克兰已有 170 多万军人死亡或失踪。
自特别军事行动爆发以来,俄乌双方对彼此的伤亡数据就一直存在巨大差异,且都很少公开完整的统计细节。此前乌克兰官方从未承认过如此高的伤亡数字,甚至多次否认俄方公布的伤亡数据,认为那些数字是 “出于宣传目的的伪造”。
为什么会出现 170 万这样的高数字?一方面,冲突持续时间超过两年,长期的拉锯战让双方人力消耗不断累积。乌克兰作为防守方,需要在漫长的战线部署大量兵力,面对俄军的炮火和进攻,伤亡压力本就相对更大。
事件在网上传开后,有俄罗斯网友表示,“前线打了这么久,巴赫穆特那种绞肉战打了好几个月,伤亡多很正常,这个数字看着合理”;乌克兰网友则大多质疑,“黑客入侵的数据库肯定是假的,我们官方之前说的伤亡远没这么多,俄方正想用假数据吓我们”;还有不少中立网友没纠结数字本身,反而更关注背后的人道代价,“不管是 170 万还是十几万,每个数字都是一条命、一个破碎的家,冲突再拖下去,只会有更多人没了”。
有人认为,70 万这个数字明显不符合现实,乌克兰总人口约 4000 万,适龄男性本就有限,两年多损失 170 万军人,意味着几乎所有能打仗的男性都伤亡了,这显然不可能。俄方数据可能存在重复统计,比如把同一士兵的多次受伤都算成 “损失”,或者把非战斗减员(比如因病、逃兵)也纳入其中。
目前,乌克兰官方还没对 Mash 频道公布的黑客数据及科罗特琴科的分析作出回应。但不管 170 万这个数字是否准确,有一个事实无法否认 —— 乌克兰正面临人力消耗的压力。此前已有多家媒体报道,乌克兰国内征兵困难,甚至开始征召 50 岁以上的男性和部分女性,这从侧面说明前线人员损失不小。
对普通人来说,争论数据多少或许意义不大,更该看到的是数字背后的残酷 —— 每一个 “伤亡” 背后,都是一个再也回不了家的人,一个再也等不到亲人的家庭。冲突多持续一天,这样的悲剧就会多上演一天。比起纠结谁的伤亡更多,推动停火谈判、减少人道代价,才是更该被关注的事。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17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