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刚苹果,vivo Vision头显给出MR“中国答案”

作者:姚婷婷

在三十周年之际,vivo用仅398克的混合现实头显vivo Vision探索版,把“戴得轻、看得清、用得久”写进中国MR设备的第一行标准。

轻巧只是vivo Vision探索版最基础的特性,在小小的一副头显设备里,vivo还集成了双目8K超高清显示、时延低至13 ms的人体无感交互,以及全新流畅的OriginOS Vision,能够支持PC投屏、PCVR串流等。

硬刚苹果,vivo Vision头显给出MR“中国答案”

据市场咨询与研究机构IDC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头显市场出货量为1280万台,同比增长26%;其中中国智能头显市场出货量为275万台,同比增长107%。这个数字背后不仅是消费电子领域的新风口,更预示着人机交互范式的根本性变革。

在此背景下,vivo的入场恰如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科技企业在虚实融合赛道上的独特思考——它不简单追随全球巨头的技术路线,而是以本土化需求为锚点,回到用户本身,让科技第一次以“无感化”的姿态融入东方人的面孔与日常场景,重新定义MR设备的存在价值。

对vivo而言,vivo Vision的意义远不止于企业产品线的一次延伸,它身上还带着清晰的战略印记,是其构建“手机 + MR + 机器人”全场景智能生态的一次关键落子,也是vivo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拆解,以及对行业演进规律的独特理解。

瞄定用户痛点:MR市场的“中国答案”

“MR是联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8月20日,在vivo会客厅-vivo Vision探享会上,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如是形容MR的战略价值。

硬刚苹果,vivo Vision头显给出MR“中国答案”

2023年,苹果Vision Pro的“横空出世”,让MR设备大规模地进入了公众视野。但这款头显并未获得预期的销量,创新力不足、内容封闭、佩戴不适等,都成为了桎梏其发展的因素。更何况,国际巨头的产品设计多基于西方用户的使用习惯,往往难以满足中国用户对面部贴合度、内容适配性、交互直觉性的需求。

在国内,多家互联网大厂也是MR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不过对这些公司而言,MR的侧重点更多是切入内容和流量的入口,而非独立体验。

如何让MR设备真正摆脱“极客玩具”的标签,既突破技术瓶颈、又贴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与场景需求?似乎尚未有一个解决方案。

这也是vivo在MR领域探索的初衷。事实上,vivo Vision探索版的创新,恰恰始于对用户体验痛点的系统性破解。

vivo在轻量化与佩戴舒适性的这一行业瓶颈上,做出了最直观的本土化突破。vivo Vision机身重量仅398g,大幅领先于苹果Vision Pro的600g,可以称得上是MR设备的“轻量化里程碑”。

为了让MR设备从“尝鲜品”变成真正可长时间佩戴的“日常工具”,vivo Vision还在更复杂的人机工程学设计上下了功夫。通过 4 款适配国人面型的遮光罩、8 款磁吸泡棉以及双环绑带,vivo Vision将重量分散到额头、颧骨等多个支撑点,避免单点压迫;同时采用航空级铝合金等轻量化材质,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少冗余重量。

轻量化的机身不代表硬件性能的打折,vivo Vision探索版在硬件上采用Micro-OLED屏幕,双目都能达到8K超高清分辨率,相当于在每只眼睛前各放了一台4K显示器,为超高清内容显示的身临其境提供了硬件基础。

同时,不同于海外产品多依赖复杂手柄的操作逻辑,vivo Vision探索版采用“眼动 + 手势”的零外设交互,大大压缩学习成本。

时延是MR设备的“生命阈值”,从动作到画面延迟一旦超过20 ms,大脑就会产生眩晕,图像与现实错位,沉浸感瞬间崩塌。vivo Vision探索版采用低延时VST算法,13ms超低延时达到人体无感的程度,与真实世界快速同步。

此外,vivo Vision还支持PC桌面镜像、PCVR 串流,与高性能的 PC 连接,用户可以访问 PC 端庞大内容库,并将PC上的VR沉浸大作串流到vivo Vision 中畅玩。

硬刚苹果,vivo Vision头显给出MR“中国答案”

除了自身的技术研发外,vivo还吸纳了许多生态合作伙伴,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拥抱开放标准,吸引第三方开发者共同完善内容生态。

此次vivo Vision探索版并不面向消费者销售,而是开放了十几二十家体验店让用户体验,收集用户的建议。“只有当产品达到‘黄金标准’时,才是我们应该卖给消费者的产品。”胡柏山强调,“任何一个产业都不能太着急,要循序渐进。有了好的硬件体验基础,生态才会形成正循环,产业就会起来。”

不止于MR:构建全场景智能世界

vivo的“野心”不止于MR,它看到了更远的未来。

“我们致力于通过手机AI、影像和MR能力,短期满足用户对大屏沉浸感的需求,长远作为机器人的眼睛和大脑,攻克家庭这一非结构化场景下的‘感知-决策’难题,搭建未来家庭机器人走入千家万户的桥梁。”胡柏山表示。

在vivo战略蓝图中,MR与手机、机器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满足用户“需求三角”的有机整体。其中,手机作为“随身大脑”处理核心计算,MR作为“数字分身”拓展虚拟交互,机器人则作为“物理替身”完成现实任务。这种多终端共生,本质是对人与数字世界、物理世界连接方式的重新定义。

MR是对手机场景的延伸与补充。过去 30 年,屏幕介质从电视到手机的迭代,核心是“设备更贴近用户”的进化,而MR的出现让这种“贴近”更进一步:用户用手机拍摄的空间照片/视频,可通过MR设备实现180°沉浸式回看,让回忆从“平面浏览”升级为“场景重现”;手机投屏功能更打破小屏限制,将手游、影视内容投射为120英尺巨幕,实现“口袋里的IMAX”。MR不是手机的替代者,而是通过“沉浸式大屏 + 空间交互”,填补手机在娱乐、办公场景的体验空白。

硬刚苹果,vivo Vision头显给出MR“中国答案”

而对于机器人而言,MR又充当着“眼睛”和“大脑”的存在。

近年来,具身智能赛道热度持续攀升。研究机构预测,到今年年底,我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超9700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1.55万亿元。在各类机器人赛道中,家庭机器人堪称技术攻坚的“珠穆朗玛峰”——相比工业机器人固定的作业流程、商用机器人标准化的服务场景,家庭机器人面临非结构化环境(随时变动的家居布局、多样的物体形态)、模糊化指令(自然语言歧义、表情动作的隐含需求)以及高安全门槛(与老人儿童近距离接触,对 “零碰撞、零噪音、零学习成本” 的容错率要求极高),技术复杂度呈指数级上升。

vivo在MR赛道所积累的实时空间计算能力,实际上为其进军机器人产业打好了“地基”。MR的毫米级空间建模能力,可为机器人提供实时环境地图;眼动与手势识别技术,能让机器人精准理解人类指令;甚至MR的多任务处理逻辑,可直接复用为机器人的任务调度算法。正如胡柏山所做出的判断:“基于vivo在影像、AI等MR关键技术领域的积累,MR可以作为机器人的眼睛和大脑来满足家庭机器人的场景发展”。

如今,vivo已正式成立机器人Lab,聚焦孵化机器人的“大脑”和“眼睛”。MR只是机器人战略的第一步,接下来,vivo还将基于AI大模型和影像领域的十年技术积累,让机器人不仅能“看见”场景,更能理解需求、预测意图、实时决策,从而在家庭等复杂环境中提供自然、可靠的服务。

从MR到家用机器人,是vivo锚定下一个十年的战略选择。这不是追逐热点,而是vivo对家庭场景长期需求的深刻回应。家用机器人是一条需要跨越技术、场景、生态多重关隘的未来长赛道,vivo正在通过渐进突围、沿途下蛋,打造技术-产品-场景的正反馈闭环:以MR产品迭代验证空间计算技术;10-15年推出可以走进千家万户的家用机器人。

vivo的底气:长期主义下的能力圈突围

vivo敢于布局“手机 + MR + 机器人”的全场景生态,并非基于空想,而是源于其30年积累的“能力圈”与“战略定力”。

正如胡柏山所强调:“vivo的能力在于用户洞察、场景识别包括黄金标准的定义;技术端,我们在影像能力、AI大模型等MR关键技术领域也有深厚储备。”这种底气不仅支撑着vivo自身的发展,更为行业提供了从“单点创新”到“系统突破”的演进思路。

在影像方面,vivo自研的VCS仿生光谱、蔡司APO镜头和微云台防抖等技术都能被移植到MR或机器人的“眼睛”上;AI方面,vivo是布局最早、力度最大的手机厂商之一,并在去年发布了全新AI战略“蓝心智能”和自研的蓝心大模型矩阵。蓝心大模型可识别多种方言、拥有3万亿token预训练,将成为MR场景理解与机器人任务规划的“超级大脑”。

此外,蓝晶芯片技术栈、蓝海续航系统、蓝河操作系统等技术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为MR及机器人产品提供了有力的后盾。

同时,vivo还有庞大的用户基数与研发储备提供保障。超 500 位 MR 领域研发人员、163项XR专利申请,为技术突破注入持续动力。而长期服务大众市场的经验,让vivo对用户需求的判断精准而敏锐 。

硬刚苹果,vivo Vision头显给出MR“中国答案”

更重要的是,vivo不是“孤军奋战”,在其深层文化价值观中根植着开放与合作、推动产业共融。

胡柏山认为,对于MR领域那些绕不开的关键技术,必须集中资源投入研发。不过,仅靠单一企业的力量显然不够,在整个生态体系中,vivo聚焦于自身擅长的领域,将优势发挥到极致。例如,在机器人领域,vivo专注于核心“大脑”的研发,而“小脑”等分支部分则交由合作伙伴完成;在MR 领域,vivo同样遵循这一思路,将资源集中于能做到极致的环节,其余部分则通过联动整个产业链共同推进。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既发挥了自身在算法、软件生态上的优势,又规避了全产业链布局的重资产风险,为行业提供了一种轻量化的发展范式。

也因此,vivo总是能获得穿越周期的定力。MR与机器人都是以十年为单位的长赛道,vivo 的策略始终锚定“做正确的事”:从电话机到智能手机,再到智能终端生态,始终聚焦“与个人紧密关联的家庭场景”。这种一致性让技术积累形成复利效应,每一步探索都为下一步铺路。

“我们始终围绕人的需求,以人为核心”胡柏山展望,“未来家庭机器人是vivo要做的,可能是五年甚至十年、十五年,MR在这里找到了未来机器人结合的方向。”

vivo的路径证明,行业的突破不一定需要颠覆式的革命,通过技术复用、生态协同、需求聚焦等方式也能实现系统升级。当三十而立的vivo以vivo Vision为起点,向“手机 + MR + 机器人”的全场景智能世界迈进时,它不仅在定义下一个十年的产品形态,更在诠释中国科技企业的成长哲学——以用户为锚,以能力为基,用长期主义对抗不确定性,方能在变革浪潮中始终立于潮头。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17226.html

(0)
银率网的头像银率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22日 下午3:49
下一篇 2025年8月22日 下午3:50

相关推荐

  • 风暴眼丨中国冥币,在全世界杀疯了

    去年万圣节,巴黎街头一位中国小姐姐售卖冥币与纸扎的视频直接刷屏海外社交平台。这波东方神秘学操作,直接让老外们集体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谁能想到,如今海外平台冥币的热度持续狂飙,外国网友们还给它起了个洋名字——“Ancestor money”(祖先币)。 不少网红博主坚信,给祖先寄去这份“冥界快递”,就能收获好运加持。 最绝的是不少海外网友的 “现身说法”,把…

    2025年6月22日
    13400
  • 金价跌了!2025年5月23日各大金店黄金价格多少钱一克?

    5月23日国内金价快报:国内品牌金店金价出现下跌,跌幅大多在8元/克,整体价格依旧很高。今日的最高价金店还是老凤祥黄金,跌了7元/克,报价1005元/克。上海中国黄金价格不变,报价969元/克,但还是最低价金店。今日金店黄金价差36元/克,价差继续缩小中。 具体各大品牌金店最新价格见下表格: 在关注黄金走势之余,再让我们来看一下铂金价格。还是以六福黄金为例,…

    2025年5月24日
    6200
  • 于东来会是金主吗?永辉超市拟募资不超过40亿,叶国富去年入股已浮盈67亿

    作者:陈泽旋 永辉超市 图源:企业 “自救”一年后,永辉超市开始找钱了。 7月30日晚间,永辉超市(601933.SH)发布定增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A股股票,募集最高39.92亿元,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门店升级改造、物流仓储升级改造、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 近些年,以步步高、永辉、家乐福为代表的传统商超展现疲态,在电商平台迅猛发展和线下零…

    2025年7月31日
    2700
  • 茶颜悦色官宣首站出海北美,先推跨境电商业务

    7月9日,现制茶饮品牌茶颜悦色宣布将正式出海。据官方公告,茶颜悦色出海第一站将以线上电商的形式进行,面向北美市场。品牌将在Shopify独立站,亚马逊、TikTok、沃尔玛、weee、亚米六大平台上开设品牌自营店铺,并在华盛顿时间7月9日0点之后陆续上线品牌产品。第一批上线的产品包括零食、茶具、周边文创等近40款产品。(银率网 李馨婷)

    2025年7月9日
    5700
  • 实探白酒调整周期下的茅台镇:大订单少了,“酒二代”笃信酱酒价值一直都在

    作者:林心林 茅台镇正在经历酱酒投资从狂热到回归理性的过程。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这座贵州仁怀下辖的深山小镇,以不到200平方公里的面积,承托着中国近60%的酱酒产量,长期稳居西部百强镇榜首。这里还孕育出了贵州茅台(600519.SH)这一市值超万亿元的酒业巨头,成为酱酒产业链当之无愧的“神经中枢”。 白酒缔造了茅台镇的繁荣,也让这座小镇的命运与白酒唇齿相依…

    2025年6月8日
    8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