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人晒出自己下班之后跑外卖的日常,里面有大厂员工,也有医务工作者。他们描述里,送外卖有不少好处:能锻炼身体,还能缓解白天本职工作的压力,更实际的是能多一笔收入。
但这事也引来了不少争议。有网友直接反驳,说这种说法根本不符合现实 —— 真正全职跑外卖的骑手,风里来雨里去,一个月下来也不过赚六千块,兼职的凭什么能轻松分走一杯羹?这逻辑就像说 “皇帝用金锄头种地” 一样脱离实际。
还有跑过外卖的人分享真实感受:自己跑的时候专挑远距离的单,因为钱多,跑一单算一单,要是只当锻炼身体,身体状态好,确实不觉得累。可要是靠这个讨生活,身体又不算强壮,抢单还慢,那就特别辛苦,为了多赚点钱,经常熬到半夜还想接单,最后累得精疲力竭。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下班跑外卖?背后其实是多重现实因素。首先是主业收入的问题,现在不少行业工资增长慢,生活成本却在涨,房租、房贷、孩子的学费,哪一样都要花钱,3000 块的额外收入,对很多家庭来说能帮上大忙,比如补上每月的生活费缺口,或者攒点应急的钱。
另外,外卖兼职的灵活性也很关键,下班时间能自己安排,想跑就跑,不想跑就休息,不用受固定考勤的约束,对已经被主业绑住的人来说,这种 “自由” 很有吸引力。还有就是经济环境的影响,近几年有些行业不稳定,裁员、降薪的消息时不时出现,大家心里没底,多一份兼职就多一份保障,哪怕赚得不多,也能让人更安心。
短期来看,体力换收入能解燃眉之急,但长期下来有隐患 —— 每天下班再跑三小时,身体会过度消耗,时间长了会影响主业的精力,甚至可能因为疲劳导致工作出错。而且,把时间都花在重复性的体力劳动上,没有时间提升专业技能,会影响长期的职业发展,相当于用 “眼前的小钱” 牺牲了 “未来的大钱”。
其实大家争论的根本不是 “跑外卖好不好”,而是 “为什么不得不跑外卖”。要是主业能让收入稳定、压力可控,谁会愿意在下班之后还要顶着晚风、冒着风险去送单?那些说 “跑外卖解压”“赚钱又锻炼” 的声音里,可能也藏着对现实的妥协 —— 毕竟,能多赚 3000 块,能让生活稍微松口气,哪怕辛苦点,好像也值得。但更该关注的是,如何让年轻人不用靠 “下班跑外卖” 来缓解压力、填补收入缺口,让主业本身就能给人足够的安全感和获得感。这比讨论 “兼职该不该跑”,更有实际意义。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17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