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苹果服务部门负责人埃迪·库伊,在谷歌反垄断案庭审中的一句“iPhone可能在未来十年内被AI技术淘汰”,引起关注。这场关于技术终局的预言,不仅揭示了苹果对自身核心产品的危机感,更映射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在AI狂潮下的集体焦虑与转型阵痛。
与此同时,AI技术的爆炸式发展正在改写行业规则——谷歌的Gemini、OpenAI的GPT-5已深度嵌入用户生活,而苹果的Apple Intelligence虽在2024年上线,却因功能同质化未能掀起换机潮。库伊的预警,实则是苹果对“后iPhone时代”的未雨绸缪:将资源转向可穿戴设备与机器人技术,试图以AR眼镜等产品重构交互生态。
另一方面,iPhone的“升级周期”红利正在消失。天风证券数据显示,2025年iPhone出货量预计仅2.2亿部,低于市场预期8%-10%,用户换机动力从硬件迭代转向AI体验。然而,苹果的AI战略陷入两难:若激进推进端侧AI,需牺牲设备轻薄设计与续航;若依赖云端,则难以构建差异化竞争力。这种矛盾在iPhone 17 Air上暴露无遗——为追求5.5mm超薄机身,其摄像头凸起达9.5mm,被网友调侃“为了薄而薄”。
有人认为“AI取代手机是必然,就像智能机取代功能机”,期待苹果用AR眼镜重新定义移动互联;也有质疑者嘲讽“库伊在给投资人画饼,苹果连Siri都做不好,谈何颠覆iPhone?”;还有人感慨“iPhone不仅是工具,更是一代人的记忆符号”。更有用户犀利指出:“如果未来十年真无iPhone,那淘汰它的不会是AI,而是苹果自己的创新乏力。”
库伊的“十年预言”,与其说是技术判断,不如说是苹果向市场递交的转型宣言。当特斯拉用神经网络重塑汽车、Meta用脑机接口探索交互,苹果的AR眼镜与机器人计划,正试图在“后智能手机时代”建造新的诺亚方舟。然而,历史早已证明,颠覆性创新从不诞生于对旧帝国的修修补补。若苹果仍困守iOS生态的舒适区,库伊的预言或许将成真——只不过,埋葬iPhone的不会是AI,而是苹果自己。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5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