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株洲一起老人在银行办理业务期间不幸离世的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这起事件不仅关乎一个家庭的悲痛,更触及了银行服务规范与人性化关怀之间的矛盾,以及公众对于金融机构服务质量的期待。
对此,农行则回应称“未要求病危人员到场”,“也不知道彭女士的身体情况”,发现彭女士状态不佳,立即引导客户到柜台绿色通道,启动特殊流程。也给出了诸如将钱打到医院救治、部分家属留下办理业务让老人先回去休息等建议。现在双方各执一词,到底是谁在说谎呢?
有网友提出质疑,既然双方说法不一,银行拥有监控视频,为何不公布视频来证明自己的说法?还有网友对业务办理时间提出疑问,整个取款过程持续近一个半小时,正常的绿色通道办理业务需要这么久吗?并且,老人在 17 时 54 分许离世,直至当晚近八点左右,才将钱款取出,老人去世当晚,银行把钱给家属又是依据什么规章制度?当然,也有网友认为,银行到处都是监控,一般不敢在监控上动手脚,处在舆论风口浪尖的银行,似乎也不敢在这种事情上弄虚作假。
家属坚称已告知银行老人病危,银行则否认知情。这场“谁在说谎”的争论,是可以通过监控录像平息的。公众质疑:若流程合规,为何不敢自证清白?事实上,类似事件早有先例——2022年广东高州一名老人被抬进银行后猝死,彼时舆论同样呼吁制度整改,但悲剧依然重演。数据显示,2024年银行业“要求本人到场”类投诉同比激增42%,说明问题绝非个案,而是系统性服务失灵。
这场悲剧不应止于个案追责。若银行继续将“合规”作为冷漠的挡箭牌,将技术作为推诿的工具,那么“本人到场”的规定终将沦为“无人到场”的讽刺。金融服务的目标是守护人的尊严,而非让生命为制度陪葬。当一位老人用死亡揭开行业的伤疤,家属需要的不仅是道歉,更是一场从制度到执行的人性化革命。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6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