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小鹏汽车交出了一份让行业震惊的季度成绩单:营收158.1亿元,同比暴涨141%;交付量9.4万辆,较去年同期翻了近四倍;净亏损从13.7亿元大幅收窄至6.6亿元;毛利率更是冲上15.6%的历史新高。财报发布后,小鹏美股单日飙升13%,市值一夜暴涨175亿元,这无疑是给深陷价格战泥潭的新能源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但卖得多不等于赚得多。小鹏的“低价车策略”一度被质疑是赔本赚吆喝——MONA M03单车毛利率仅8.3%,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不过财报数据揭晓了一个隐秘转折:通过与大众集团的联合采购,小鹏成功将G9车型成本砍掉15%-25%,零部件通用化让研发效率提升20%17。更妙的是,技术授权反哺利润,一季度靠给大众“输出”智能驾驶技术就赚了4.6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出1个亿29。这种“卖车+卖技术”的双线打法,让小鹏在价格战中找到了新活法。
不过,狂欢之下暗流涌动。有分析师指出,小鹏的单车利润依然薄弱,想要实现四季度盈利的目标,至少要卖出60万辆车——这相当于把现有产能再翻三倍。而国内新能源市场渗透率已超50%,增速放缓已成定局。更棘手的是海外战场:尽管小鹏在欧洲开了40家新店,但面对欧盟可能加征的电动车关税,以及比亚迪、零跑的夹击,这场“出海战”注定艰难。
回看这场逆袭,小鹏其实踩准了两个时代脉搏:一是智能驾驶从“炫技”变成刚需,二是消费者开始为技术买单。一位车主在论坛留言:“以前觉得自动驾驶是噱头,直到有天下暴雨,XNGP帮我稳住了方向盘。”这种真实体验的扩散,或许才是小鹏翻盘最深的护城河。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7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