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席卷全国,这座湖南城市功不可没

湘菜席卷全国,这座湖南城市功不可没

位于湖南中部的湘C“湘潭”,与长沙、株洲形成一个品字形状,并称“长株潭都市圈”。三座城市只需坐地铁就能相互抵达,因为这紧密的关系,也有人调侃:湖南人有自己的“长三角”和“株三角”。

俗话说:“玩在长沙,吃在湘潭。”不同于长沙的潮流热闹、株洲的工业气质,“好吃”是湖南C城的重要标签。去过湘潭的人,几乎都要感叹这座城市自带的超强“饭张力”。

湘菜席卷全国,这座湖南城市功不可没
湘潭特色菜——水煮活鱼。(图/视觉中国)

小炒鸡在铁锅里翻腾,软糯的米粉吸附着汤汁,毛氏红烧肉和米饭融合……在“一天吃八顿”的湘潭,食物或许是了解这座城市的最佳媒介。

“毛氏红烧肉”与一座“名人之城”

湘潭是一座以水命名的城市,古称“潭州”。自南朝梁天监年间置县以来,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因为地处湘江之曲而多“潭”,得名为“湘潭”。

湘菜席卷全国,这座湖南城市功不可没
俯瞰湘潭万楼。(图/视觉中国)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这里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支脉——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南宋时期,胡安国父子在湘潭碧泉书院开创了“湖湘学派”,之后又出现了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一批湖湘书院,使湖南成为宋明理学的南方中心。

从南宋理学,到曾国藩和湘军集团洋务运动救亡卫道,再到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湘潭走出的湖湘文化从未缺席,始终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

而回顾近现代历史,湘潭这座城市,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名人聚集地”。甚至不少游客还会专程到当地品尝名人同款美食。

湘菜席卷全国,这座湖南城市功不可没
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图/视觉中国)

比如,那道家喻户晓的以伟人命名的湘潭名菜——毛氏红烧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毛泽东曾在三大战役前豪迈地说:“隔三天吃一顿红烧肉,就能打胜仗。”

1914年,毛泽东还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学校每个周六“打牙祭”的菜,就是红烧肉。带皮的猪五花肉,炒糖色,放八角、桂皮、香叶,砂锅煨煮,十分美味下饭。

湘菜席卷全国,这座湖南城市功不可没
毛式红烧肉。(图/视觉中国)

工作以后,毛主席依然对这道菜很钟情,而为他掌勺20年的厨师程汝明对这道菜不断钻研和改良。相传,毛泽东很长一段时间不吃酱油,程汝明就用糖和盐调味和调色,也打造出毛氏红烧肉“不放酱油”的专属风格。

懂美食的湘潭人,不只毛主席。画家齐白石笔下常见的白菜、螃蟹,都是他爱吃的食物。定居北京后,他曾说自己时常想念湘潭的矮脚白菜。而螃蟹,也是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的符号。

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山区一个农民家庭,四十岁以前,他一直在家乡为乡民作画。1895年,齐白石与黎松庵等人在湘潭组建了“罗山诗社”,与社友们以花笺诗文唱和往来。

湘菜席卷全国,这座湖南城市功不可没

齐白石画蟹。(图/小红书截图)

在多年后,齐白石在写给黎松庵的信中回忆这段时光,也不忘提到螃蟹:“日将夕,与二三子游于杉溪之上,仰观罗山苍翠,幽鸟归巢,俯瞰溪水澄清,见蟛蜞(螃蟹)横行自若。……月已西斜,尚不欲眠。”

齐白石在《螃蟹图》上题句:“借山馆后有石井,井外尝有蟹横行于绿苔上,余细观九年,始知得蟹足行有规矩,左右有步法,古今画此者不能知。”“借山馆”指的也是齐白石于1906年在家乡所买的房屋。可见他对湘潭记忆,也常与食物相连。

从湘潭走出的一众名人,他们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除了前文所述,还有开国元勋彭德怀、将领黄公略。晚清重臣曾国藩、左宗棠,也都是湘潭人。

湘莲、米粉“金湘潭”的繁荣记忆

湘潭又被称作“莲城”。战国时期,莲就已经扎根于此。

屈原曾在《离骚》中写下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让人直观感受到莲和湘楚之地的缘分。而南朝江淹的《莲花赋》:“着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客兮南楚”。其中提到的“湘莲”“南楚”,也都展现了湘莲的悠长历史。

湘菜席卷全国,这座湖南城市功不可没

湘莲。(图/视觉中国)

“粒粒如珠,温润如玉”。湘潭种植的湘莲蛋白质、淀粉含量都高于其他品种。其中典型代表是湘潭出产的“寸三莲”,因其“三粒一寸”的大小和极高品质,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明清时期,湘潭白石铺的“寸三莲”甚至被列为贡品,称为“贡莲”。

如今,湘莲叶已经是注册了地理商标的知名农产。当地的知名甜品——冰糖湘莲,清凉去火的莲子经过熬煮,入口软糯甘甜,是吃湘菜时最好的甜品搭子。

湘菜席卷全国,这座湖南城市功不可没

冰糖湘莲,湘菜的完美搭档。(图/图虫创意)

除了湘莲,湘潭的另一标志性食物是米粉。以“嗦粉”着称的湖南,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米粉派系”。

和长沙米粉相比,湘潭米粉更软、更薄,因此更容易吸附汤汁,汤底以猪骨原汤为主。不同于长沙流行的“炒码”,湘潭米粉的菜码大多只是简单的肉丝、榨菜、剁辣椒,吃着口感爽滑,又滋味十足。

湘菜席卷全国,这座湖南城市功不可没

必打卡的湘潭米粉。(图/小红书截图)

其中最知名的,是隐藏在湘潭老街里的“十八总大码头米粉”。每天营业时间一到,巷子里就会排起长队。当长沙的米粉店已经“卷”到24小时营业,湘潭的米粉店还保留着传统的营业时间,只在上午和晚上营业。

粉店招牌中的“十八总”,是当地的老地名。古时,湘潭城位于湘江河西,主体部分就是沿着湘江河边的一条老街,这条老街每一到两里设有一个集市,又称作“总”。从湘江村一级渠,到窑湾街道的石子脑,依次是“一总”到“十八总”。

湘菜席卷全国,这座湖南城市功不可没

窑湾老街,昔日繁华依稀可见。(图/视觉中国)

十八总附近的“窑湾”,曾是清代时增添的“十九总”,也是当时热闹的商业街区。明清时期,湘潭商业繁荣,“万商云集,千帆林立”,有着“金湘潭”的称号。其因为良好的水路运输位置,一跃成为当时的交通、商贸重地。

嘉庆年间,《湖南省志》记载湘潭商业繁华的情形:“城总市铺相连几十里,其最稠者则在十总以上。甲乙之货云屯雾集,为湖南一大码头。”本地民谣中,也有“千年十八总,传世金湘潭”的说法。

到了今天,见证了湘潭辉煌时刻的窑湾,已是知名历史文化街区,也是游客们的必去之处。

“一部湘菜史,半部湘潭写”

在很多人心里,湘潭的“湘”,也是湘菜的“香”。

火辣入味的湘菜,是这趟旅程的重头戏。走在街上,你能看到不少名叫“钵子菜”的餐馆。辣椒炒肉、红烧鱼块、粉蒸腊肉……各种炒好、煮好的菜装在陶制“钵子”里,再放到蒸屉上持续加热,食客们可以随意挑选。因为分量小、种类多,钵子菜可以真正做到“花两位数吃十道菜”。

湘菜席卷全国,这座湖南城市功不可没
湘潭特色钵子菜,十个愿望一次满足。(图/小红书截图)

除了毛氏红烧肉,剁椒鱼头也是知名的湘潭“毛氏菜”。

湘潭的剁椒鱼头,一种说法是起源于清代雍正年间,反清文人黄宗宪在出逃路上途经一处农家。夫妇两人从池塘中捕捞一条胖头鱼,用以款待黄宗宪。他们把鱼身煮汤,鱼头和剁辣椒一起蒸。黄宗宪吃后无法忘怀,回去就让家厨改良成了一道“剁椒鱼头”。

用当地发酵制成的剁辣椒酱,配上湖南人所说的“雄鱼头”,再以豉油、姜、葱、蒜等辅料蒸制——滋味浓郁的剁椒鱼头,还有着生活红红火火的美好祝愿。

湘菜席卷全国,这座湖南城市功不可没

湘潭经典名菜——剁椒鱼头。(图/视觉中国)

湘潭人最会烹饪鱼,除了剁椒鱼头,另一道名菜是水煮活鱼。它是一道诞生于十八总码头的非遗名菜。以湘江捕捞的黄鸭叫或鳙鱼现杀,先用热油煎,再放汤煮,以紫苏、香葱、豆豉调味。不同于其他湘菜所突出的辣味,鱼慢慢煮出奶白色的汤,主打一个味道鲜美。

浓烈的湘菜少不了小吃、甜点搭配。湘潭的着名小吃“脑髓卷”,名字略显惊悚,但味道十分温柔。猪肥膘和白糖做馅料,以面皮一层层卷上,趁热吃软糯香甜。

湘菜席卷全国,这座湖南城市功不可没

湘潭脑髓卷。(图/小红书截图)

同样名字“迷惑”的还有雪水臭豆腐,正宗的做法是用前一年收集的干净的雪,融化后作为卤水制作发酵臭豆腐,下锅炸后外脆里嫩、味道独特。而对年轻人来说,湘潭的葱油粑粑、鸡腿面包,更是童年记忆。

本地人都说:“一部湘菜史,半部湘潭写。”湘潭的食物,不仅能喂饱食客们的“湘菜胃”,也能串联起这座小城的历史与今天。

参考资料:

茅海建(1989),《也谈近代湖湘文化》

王龙林(2024),《老王话说湘江科学城之:湘潭历史上两个辉煌时代》

副刊东东(2020),《70多年前,株洲只是金湘潭的一个镇》

成青(2024),《依托红色文化走红的“毛氏名人菜”》

湘潭政府网站(2024),《去湘潭,在半部湘菜史写就的小城尝一回地道美食》

张德斌(2023),《齐白石的蟹中三味》

编辑 曾宝气

运营 盐浴盐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7321.html

(0)
银率网的头像银率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24日 下午3:36
下一篇 2025年5月24日 下午3:38

相关推荐

  • 3天赚15万,这种暴富经谁肯教我?

    由于自身知识储备有限,大部分人甚至难以分辨AI培训授课老师所讲内容的对错。加之当下AI培训课程质量参差不齐,普通人更加难以判断优劣。只有具备一定AI基础的人,才有可能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去评判授课老师是否有真才实学,所传授的内容是否具备价值。 “用‘deepSeek’3天赚15万,普通人也能翻身!”“3天赚了1万,AI创业新风口适合普通人。” AI的风…

    2025年4月26日
    4700
  • 五一最火小城,靠卤鹅出圈

    几个月前,荣昌人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家乡会因为一只自己常吃的小小卤鹅,成为五一假期的热门城市。 但这一切并非无迹可寻:从卤鹅哥略显笨拙的“投喂”到荣昌文旅以卤鹅为引,将八方来客引向更广阔巴蜀文化腹地的大格局,荣昌人骨子里的热情、善良,早预示着这场双向奔赴的必然。 要说美国网红甲亢哥(IShowSpeed)中国行的最大惊喜,非行程中意外出现的荣昌“卤鹅哥”莫…

    2025年5月8日
    2600
  • 心理学家陈海贤:在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根基

    在进入“试着休息”这个话题之前,我与陈海贤对于“休息”的理解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作为一个当代年轻人,对于我来说,似乎只有工作之余是我唯一能想到需要休息的时候,但在陈海贤看来,“不得不做”的工作,并非痛苦的源泉。为了自洽,我只好暗自认领了自己的肤浅。大多数年轻人是不太爱听人讲大道理的,除非“听”和“讲”的位置调换过来;他们也表示对于心灵鸡汤早就脱敏,但其实这也取…

    2025年5月17日
    1700
  • 不想点外卖的年轻人,一进厨房就出不来了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迎来55周年,今年的主题是“地球力”(Our Power, Our Planet),呼吁全地球人凝聚力量,加速能源转型。 这一目标看似宏大,实则正通过无数的微小个体落地生根,比如年轻人走进厨房,将做饭变成一场可持续生活的试验。 DT商业观察[1]一项调查显示,如今接近半数的年轻人每周都会下几次厨房,超过一成的人天天下厨;一、二线城市的年…

    2025年4月25日
    2800
  • 家具太贵,年轻人被逼成“当代鲁班”

    在流量和兴趣共同驱动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沉迷于一种看似“返祖”的爱好——动手造物。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匠,却争相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手拿锯子、磨刀霍霍向海洋板”的照片。他们化身“当代鲁班”,把那些原本属于工业材料市场的专属名词带火,让它们成了年轻人的新宠。 在小红书上搜索“海洋板”“光轴”“铝型材”,你会发现一个热闹又别致的世界:有人用海洋板拼出书…

    2025年5月28日
    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