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让全世界人“玩上瘾”

当“水上芭蕾”滑水与科技感十足的动力冲浪板亮相三岔湖赛场,霹雳舞的节奏与壁球的击打声在城市新空间交互回响——随着世运会的推进,成都正把“运动基因”展示为一种可感、可参与的生活方式。

小众项目走出圈层,公众参与变得更轻松,城市深层活力被持续激发。锦城湖的桨板、麓湖的冲浪公园、覆盖全城的骑行绿道与社区球馆……在成都,运动早已超越竞技本身,是年轻人探索生活、社交互动与消费体验的日常载体。而在赛事中,来自全世界的参与,也让成都的包容和活力被更多人看到。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成都,正与年轻一代形成一场活力十足的双向奔赴。

这座城市,让全世界人“玩上瘾”
成都正把“运动基因”展示为一种可感、可参与的生活方式。

是世运项目,也是“惠民场景”

“壁球很有趣,它是在一个很小的四维空间里,展开不一样的活动,很考验脑子,很需要策略,不会感到枯燥。我的梦想是参加2028年奥运会。”13岁的壁球中国小将殷子媛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她是今年世运会上年纪最小的运动员,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壁球“小孩姐”。

8月7日开幕的世界运动会,让无数人的目光聚焦在成都。今年的世运会上,其设置的项目有着明显的年轻化特征,除了壁球,还有霹雳舞、跑酷、腰旗橄榄球等潮流项目,以及无人机、攀岩、飞盘等很有观赏性的比赛。本届世运会的理念是“办赛、营城、兴业、惠民”,把赛事组织与城市治理、公共服务、消费场景共同推进。

在赛事筹备期间,成都就启动了“项目进社区、进学校、进商圈”与“跟着赛事去旅行”等活动,通过移动大篷车、体验打卡点、公益体验营等形式,把非奥项目从场馆搬到了市民身边,让“看得到的赛事”也成为“玩得起来的日常”。

这座城市,让全世界人“玩上瘾”

成都让“看得到的赛事”成为了“玩得起来的日常”。

“以赛惠民”的政策在赛前、赛中进一步细化。成都围绕世运会推出了7条主题文旅体验线路,如“国宝粉丝探访之旅”“烟火锦城漫游之旅”等,还推出了10条入境旅游精品线路,并在167个地铁站配置多语种翻译机,为6000余名出租车司机做了英语培训,全市轨道与公交均支持境外银行卡“一卡通行”,并配套门票优惠。

制度设计与公共供给,让“办赛热度”沉淀成“日常参与”。在天府绿道及社区“世运空间”,拔河、飞盘等体验区与非遗展演、公益骑行课等活动同场出现,成为城市日常生活动线的一部分。

这座城市,让全世界人“玩上瘾”

比赛迸发的活力,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延续。

在拓展新的运动空间之外,大运会的很多场馆也被沿用于服务世运会。东安湖体育公园通过临时性改造实现“一场三馆”的灵活使用——多功能场馆承接体操比赛,室外田径场变身户外场地承办拔河与无人机竞速。室外田径场变身无人机竞速赛道,中央广场化身拔河赛场,赛后又能快速恢复公共属性,最大限度实现场馆使用的效率。
在全方位的政策助力下,成都多元、积极、自信的市民精神,也得到了直接的彰显。在新都区兴乐社区的世运空间,不少本地阿姨来体验攀岩课程,令人们感叹道:“成都阿姨气血太足了!”
举办比赛的过程,也是再次激活成都运动基因的过程。赛事作为入口,把公共空间、场馆设施与消费场景协同起来,把一次性的人潮涌入,沉淀为持续性的参与。人们对待非奥项目的态度不再是“看热闹”,而是把它变成自己能亲身体验、持续参与的多样生活方式,令比赛所迸发的活力,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延续。

是“赛事之都”,也是开放的城市

在世运会期间,来自拉脱维亚的体育舞蹈项目评委Sergey Sinkins因为“九头身”的身材和独特的舞蹈气质,迅速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走红。今天,运动已经成为年轻人乐于讨论的话题,借助运动,年轻人正和世界紧密相连。对于突然的“涨粉”,Sergey Sinkins回复说,自己“受宠若惊,愿再访中国”。
本次世运会上,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4000名运动员参赛。 赛场之外,外国运动员的“成都体验”也持续出圈:世运村的非遗市集的沉浸式非遗体验与中医推拿拔罐等项目成为爆款。运动员在摊位学做绳编、面塑熊猫与蜀绣,挑选大漆手作与国画熊猫扇带回家。这些别样的城市体验,都是他们独特的“成都记忆”。

这座城市,让全世界人“玩上瘾”
外国运动员的“成都体验”持续出圈。

“赛事旅游”也被系统化推进。除了在赛前发布主题线路,成都还同时叠加了语言服务、支付便利与门票优惠等举措,进一步降低外籍游客与外卡用户的“在华使用门槛”,把一次观赛顺畅地延展为一次城市深度体验。而对成都本地年轻人来说,如今他们的线下社交方式,也正在从约饭、约酒拓展到约运动。下班打两局壁球、周末玩玩桨板、白天在攀岩馆聚会、晚上在绿道骑行……在成都,最新潮、年轻的运动从不缺少志同道合的伙伴。
李贞是成都Pang匹克球俱乐部的主理人,也是一名匹克球教练。2022年底,她第一次接触匹克球,就被这项运动强烈地吸引。“它结合了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的优势,入门快、节奏好、受伤风险小、社交属性强,很适合成都。”李贞说。

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成都匹克球场地数量快速地增长起来。据李贞说,成都目前接触过匹克球的人有几万人,而她所在的俱乐部成员也已经超过2000人。

这座城市,让全世界人“玩上瘾”
在成都,年轻的运动从不缺少志同道合的伙伴。

小小的匹克球,吸纳了各种各样身份的人。工作日晚间,年轻白领是高频主力,亲子家庭则大多是占据周末时段,也有年过七旬的“高能量球友”,能保持每周打七八场的频率。
李贞感觉,匹克球的社交属性强,球场上总能发生人与人连接的故事:“比如有一次,一位文化公司的老板就因为来我们这里打球,在球场上招到了一位令其满意的设计师员工。”
她总结说,成都人玩运动,就是“又要美又要实力”。俱乐部专门成立了女子战队,队员们不仅在运动场上活力十足,每次参加活动也都很重视妆造、穿搭。年轻人们不执着于纯竞技,而是更看重运动品质与社交表达,他们愿意为体验式的运动买单,享受新运动的自在感。
“新的体验会带给我们新鲜感和解放感,因为它打破了日常的麻木循环。匹克球的魅力就来自于它天然的社群属性。你寻找的不是一个孤立的爱好,而是一个新的连接点。”她说。
一次约球会自然地延展为一次体验、一次社交分享、一次到店消费。在成都,运动成为了连接人和城市空间的最佳媒介。与此同时,商圈与品牌也正在与这种社群能量相互“成就”。2025年4月,瑞士运动品牌 On 昂跑在成都太古里开出中国首家旗舰店,约500㎡双层空间覆盖跑步、户外、健身、网球与运动生活全线。企业高管在媒体采访中强调,之所以选择成都,就是看中其成熟的营商环境与活跃的年轻消费群体。

这座城市,让全世界人“玩上瘾”
更加开放、现代化的成都,正吸引世界的目光。(图/图虫创意)

同月,Onitsuka Tiger(鬼冢虎)在成都 IFS 启动全新概念店。双层空间、标志性红色主视觉、定制刺绣等活动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成功把开店升级成了城市的内容话题。

从需求到供给,成都的“运动社交×首发经济”也正在形成可复制的城市方法论。如今,成都“运动即社交”的城市氛围,已经能真正转化为可观的人流、内容与消费。而一个更加开放、现代化的成都,正吸引世界的目光。

是繁荣的成都,也是青春的蓉城

在世运会期间,赛场和城市的各个角落都有志愿者“小青椒”们忙碌的身影。8600名志愿者,让市民和国外宾客感受到蓉城年轻人的温暖和活力。年轻人的参与,把运动热度变成持续的消费红利,成都取得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

官方数据显示,成都大运会市场开发总规模26.76亿元,带动旅游消费126亿元;“汤尤杯”羽毛球赛吸引7.5万人次现场观赛,直接经济效益达5.4亿元;2024年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带动消费3.8亿元。“赛事名城”“消费之都”不仅仅是标签,而是深深融入了成都这座城市的日常运转。而近日,2025年成都经济“半年报”出炉。统计数据显示,1—6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0.5个百分点。成都以真实的数字交出了答卷。

天府绿道的各种活动串联起运动参与和城市消费,如前面提到的“世运空间”,以及年度自行车赛、公益体验与商圈联动等活动的持续开展,都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多运动消费场景。

这座城市,让全世界人“玩上瘾”
“世运空间”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多运动消费场景。

这些政策,最终要靠参与者的体验来检验。李贞观察到,如今成都的年轻人已经把运动当作社交刚需、解压工具,甚至是身份标签。一场夜骑或一局双打,既能令人摆脱工作压力,获得精神上的疗愈,也能让“会玩、会穿搭、能坚持”的个性被看见。
于是,运动消费从功能性的购买行为,变成了一种情感性投入。一副更专业的球拍、一双限量跑鞋或一次赛事报名,背后不光是归属感与情绪价值,也是对生活方式的投资。
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成都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5.9%。其中文化、演艺、体育等体验式消费显着崛起。
与此同时,在成都,年轻人不仅仅是消费者,像李贞一样“以运动创业”的年轻人同样有很多。成都正通过“体育+”工程推进体旅、体文、体科等跨界融合,配套赛事资源与创业平台也在搭建,如今年举办的“第一届成都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吸引海内外119个项目参赛,覆盖装备制造、智能穿戴、场馆运营、运动康复、体育教培等细分赛道,从而促进体育产业相关的就业与创新机会。
“成都本身就有休闲、时尚、社交的基因,跟运动的活力、健康、社群感,都很匹配。希望能讲好我们成都特有的新生活、新运动的故事,不仅让我们本地人能越来越多参与运动,也能够吸引外面的游客来成都打卡。”李贞说。

这座城市,让全世界人“玩上瘾”
年轻人与城市双向奔赴的故事,在成都仍在继续。(图/图虫创意)

当城市在前端持续创造可进入、可参与、可分享的运动场景,年轻人以高频参与、亲身创业和愿意为体验买单的行为反哺城市,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坐标也越钉越实。
而这场年轻人和城市的双向奔赴,也将在成都持续发生。

参考资料:

四川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央媒看四川丨让群众共享办赛成果——世运会入蜀,烟火气更足》
太古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太古里庆祝正式开业十周年:持续探索商业与文化的卓越融合》
科技日报,《智慧建造加持,东安湖体育公园“一键切换”服务世运会》
中国青年报,《成都世运会契合中国体育时代之需 用多样、多元诠释运动无限可能》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成都出台2025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16551.html

(0)
银率网的头像银率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17日 下午4:03
下一篇 2025年5月29日 下午4:23

相关推荐

  • 跨省采茶女工刷屏:只要不嫌我老,明年还来

    随着现实中的采茶女不断在短视频中刷屏,人们才看到了这个群体更为真实的一面,一般跨省而来的采茶女非但不识茶文化,甚至连基本的饮食都很难被保证。采茶,可能是大多数采茶女工能接触到的为数不多的“高薪”工作。 早上五点多,窗户外的天已经隐隐透出点点白光。王芳穿好衣服,翻身从床上起来,睡在一旁的丈夫睡眼惺忪,问她:“一会儿就走了?” 两人窸窸窣窣起床,王芳拿出头天晚上…

    2025年5月19日
    8600
  • 今年最热血电影,暴露上海最不chill的一面

    如果说今年暑假最火爆的大银幕电影,必定是布拉德·皮特主演的《F1:狂飙飞车》。 不少人说,这部电影是F1赛车的“史上最强宣传片”。其掀起的速度狂潮,不仅吸引了赛车爱好者,也激发了普通观众对于F1赛车的兴趣。 (图/《F1:狂飙飞车》剧照) 而F1中国大奖赛的唯一举办地、中国赛车运动的中心——上海国际赛车场,更是借着电影的热度再次“出圈”。电影上映期间,上海很…

    2025年7月30日
    3400
  • 这十部越看越上头,微短剧迎来“爆款”时代?

    微短剧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间,我们深感这一新兴文艺形态正以“精品化、主流化、数智化、全球化”之势重塑影视生态。作为新生活方式倡导者的《新周刊》联手影视文化垂直行业自媒体品牌《四味毒叔》,聚拢影视行业“大咖”,推出“锐•荐微短剧榜”,并以周榜、月榜与季榜的形式与大家见面。 以下为“锐•荐微短剧榜”之季榜,旨在汇总第一季度热度微短剧,为观众甄选佳作,为行业树立标…

    2025年4月30日
    8500
  • 内娱最疯的“恶女专业户”,内心住着公主

    《追忆似水年华》里,“玛德琳蛋糕”是主人公马塞尔记忆被唤醒的锚点,由此文学诞生了“普鲁斯特时刻”。气味是记忆封存的时光胶囊,对于温峥嵘来说亦是如此。 气味是温峥嵘构建角色灵魂的方式。每次拍完戏,她都会将标注着日期与角色名的香水装入小布包,每款香水对应着不同的角色特质:《错爱一生》里的顾忆罗是张扬馥郁的西普调,《凤凰:她的传奇》里的武则天是淬火涅槃的东方焚香调…

    2025年5月24日
    10700
  • 痛经假,到底多痛才敢请?

    痛经假的出台恐怕比你知道的还要早,1993年,我国就已经有痛经假了。当年,原卫生部(现已更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总工会等5部门联合颁布的《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就规定,患有重度痛经及月经过多的女职工,经医疗或妇幼保健机构确诊后,月经期间可适当给予1—2天的休假。但直到今天,但凡和痛经假相关的话题,依然能轻轻松松登上热搜,这背后的原委,并没那么简单。痛…

    2025年8月12日
    1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