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卷的免费避暑地,安全感爆棚

今年最卷的免费避暑地,安全感爆棚

离我们最近的避暑地在哪?不在高山,也不在海滨,而是城市地下。

今夏的热浪来得格外不讲理。重庆、武汉、西安、杭州、石家庄,纷纷冲上40℃。人们扎堆奔向“避暑小城”, 却忽略了脚下那些低调又凉爽的去处——防空洞——恒温20℃左右,不开空调也能凉快一整天。

今年最卷的免费避暑地,安全感爆棚

(图/社交平台截图)

这些原本为战备而建的地下空间,如今开出火锅店、咖啡馆、展览空间,也成了社区老人打牌乘凉、孩子打球、年轻人看展的清凉据点。当高温昼夜盘踞城市,地下反倒成了城市夏天最自在的出口。

让我们走进地下,看看防空洞如何“卷”翻大城市的夏天。

暑热限定,主打20℃的温差

这几年,只要一入夏,就有城市打开暑热限定的“防空洞纳凉地图”。

在杭州四牌楼,防空洞变成了城市生活小站。进门先是凉气扑面,再往里走,电视、Wi-Fi、饮水机、理发角应有尽有。墙上保留了老照片和复古标语,拍照打卡也出片。另一处西山公园东门旁的防空洞里还办起了摄影展,用艺术语言带观众穿山而过,注视过往。

在武汉,蛇山防空洞就藏在游人如织的黄鹤楼脚下。这里以前是仓库,后来做游戏厅,现在换上了一溜乒乓球桌,成了市民纳凉点。厕所干净,网络满格,热得难受时,随时可以进去坐坐。

今年最卷的免费避暑地,安全感爆棚

武汉市民在蛇山人防工程纳凉点内打乒乓球。(图/视觉中国/中新社记者张畅)

西安开放了3处人防纳凉中心,把防空洞变成长条形的避暑空间。纬二街纳凉中心布置洋气,有大人聊天用的咖啡馆,也有小朋友写作业的矮桌椅。这些纳凉中心的墙上都贴着提示:“自备衣物,以防感冒。”到防空洞里避暑,就怕人们凉快过头。

防空洞不只凉快,还越来越“卷”。

石家庄通山工程直接变成一个“地下游乐园”,面积相当于1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外面热浪滚滚,里面凉风习习,小朋友能坐小火车穿过昔日的战备长廊,还能玩模拟足球、模拟篮球、皮影戏等互动游戏,20多个项目随便选。

想吃点热的,可以在洞里点火锅鸡;想搞点浪漫,还有西餐厅烛光晚餐。餐厅老板说,这里恒温恒湿,藏酒特别合适。

今年最卷的免费避暑地,安全感爆棚

人们在石家庄市人防通山工程内体验全息体感投影。(图/视觉中国)

不过,人多了,问题也随之而来。防空洞大多挖在岩体或土层下,通风排湿不畅,容易闷且湿度积聚,对气味敏感的人甚至能闻到一股霉味。

一些城市在改造人防设施为避暑纳凉点时,已着力改善这些问题。西安的纳凉中心配备多台抽湿机,碰上下雨天直接闭门,避免湿气过多引起不适。石家庄的通山工程避暑纳凉点则利用起原有的进风机房,结合现代新风系统,实现每小时洞内空气循环更新。

今年最卷的免费避暑地,安全感爆棚

市民在石家庄市人防通山工程内品尝特色美食。(图/视觉中国)

如果说纳凉在市内是刚需,那防空洞正在把这件事做得更人性化。它不再只是“备战的地下”,也成了城市最凉快的一角。

那些年挖下的洞,如今都变了样

相比“暑期限定”的纳凉点,重庆的防空洞更像是常驻地下一层的城市生活。重庆10号线红土地地铁站附近,有一座背篓菜市场。它藏在百米长的防空洞里,每周六上午开市,风雨无阻。

今年最卷的免费避暑地,安全感爆棚

周六上午,背篓菜市场里热闹非凡。(图/视觉中国)

菜农凌晨四五点从郊区搭城轨进城,把自家的瓜果蔬菜,一篓篓背进市里。起初他们在城市“打游击”,后来才有了这块固定的“地下摊位”。对菜农来说,这里不怕晒、不怕雨,太巴适了;对居民来说,菜新鲜、便宜,还有人情味。于是,山城地面之下也多了一个温暖的烟火角落。

今年最卷的免费避暑地,安全感爆棚

重庆石船镇的菜农乘坐轨道交通4号线,前往防空洞背篓菜市场。(图/视觉中国)

在四川美术学院附近,还有一间开在防空洞里的军哥书屋。外面是巨幅“时代少年”涂鸦墙,里面是重庆记忆的延长线:旧门牌、老电脑、洋瓷杯……书架沿洞体延伸,按区县分类摆了两万多册本地历史书。人们坐在长桌前,或喝茶看书,或创作涂鸦,静静待上半天。

防空洞散落在山城各个角落,既藏着日常,也藏着历史。顺着较场口闹市的台阶往下,是设在防空洞里的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1941年6月5日,日军狂轰滥炸,数千民众涌入防空隧道避难,引发严重踩踏,造成两千多人死亡。

在鹅公岩立交桥下,重庆建川博物馆也开在防空洞里。原址是抗战时期汉阳兵工厂西迁重庆旧址,现存51座防空洞群,展出大量抗战兵器和工业遗存。在多层立交与高楼之间,这片地底空间重现了山城曾是兵工重镇的历史。

今年最卷的免费避暑地,安全感爆棚

重庆建川博物馆。(图/视觉中国)

从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侵华日军对重庆主城及周边区县进行了长达6年零10个月的轰炸。没有制空权,军民只能挖洞躲炸弹。到1942年,全市已修建大小防空洞千余处,山体被一铁锹一铁锹挖出密密麻麻的通道。

新中国成立后,防空体系延续建设。到了20世纪70年代,“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成为全国口号。重庆岩层稳定,天然适合打洞。“三线建设”时期,更是被列为重点布局区域,军工、科研项目大量迁入。

其中,最特殊的是重庆涪陵的816工程。

今年最卷的免费避暑地,安全感爆棚

重庆816核工程中,原反应堆所在位置。(图/视觉中国)

它不是民防工程,而是曾经的“国家机密”。从1966年起,6万多名建设者在乌江边的山体里,挖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核工厂洞体厂。主反应堆大厅高79米,相当于12层楼的高度,能容下整套核燃料生产系统。

工程建设了17年,最终在完工前宣布停工。设备被拆走,洞体封闭,尘封了近20年才对外解密。现在,游客可以进洞参观,看到厚重的防爆门、未完成的操作台、核反应堆底座和2000多个控制表盘。

今年最卷的免费避暑地,安全感爆棚

重庆涪陵816工程景区。(图/视觉中国)

从“816工程”回看重庆散布的人防工程,这些防空洞见证了我们曾经如何活着,又成为铭记历史的丰碑。它们曾是生死之间的安全边界,如今成了城市地表之下的生活备份。

城市地下,挖出新的宝藏空间

进入和平年代后,曾经为了备战而建的地下空间,被一度搁置、尘封、遗忘。受财力、人力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各处防空洞修建的水平和规模不一。经过数十年的变迁,旧式防空洞常被改造成地下停车场。

直到这些年,随着高温频现、城市用地紧张,曾经关锁起来的防空洞,才慢慢被重新看见。越来越多城市开始盘点地下空间,发现这些“过剩”的防护结构,其实是城市为极端状况提前预留的备用方案。

人们对城市的想象,也不再只停留在地面之上。北京把旧防空洞改造成安全教育基地、非遗展馆、小型博物馆,墙上还保留着“深挖洞广积粮”的标语。孩子们在模拟地震舱里学习逃生,大人们在志愿课堂学包扎、打绳结。一些老小区还用防空洞改出智能储物间,扫码开门,低价租用,解决“家里放不下”的难题。

今年最卷的免费避暑地,安全感爆棚

北京前门社区博物馆,前身是早期人防工程的一部分。(图/视觉中国)

苏州、徐州则把防空工程接入地铁与商业区,统一规划停车、餐饮、仓储、养老、青少年活动空间,成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地下版本。

上海的做法更前沿。普陀区桃浦中央绿地把人防工程改造成一座地下体育公园,建造出上海市中心城区唯一一块奥林匹克标准冰面。这里滑冰、游泳、篮球等运动设施一应俱全,上面是绿地公园,下面是功能场馆,地上地下连成一体。

今年最卷的免费避暑地,安全感爆棚

桃浦中央绿地下面别有洞天。(图/视觉中国)

在极端高温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它们是天然的避暑场所;在极端事件频发的城市,它们可以是备灾节点、冷源基地、地下疏散线;在城市空间愈发稀缺的时候,它们甚至可以承担部分公共服务的功能。

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这些原本为“最坏时刻”准备的空间,恰好能在日常生活中派上用场。

参考资料:

[1]河北新闻网,人防工程纳凉点 夏季避暑好去处,2025-07-14

[2]上海普陀,地下体育公园:人防工程的新面貌,2024-08-29

[3]上饶国防动员,遍布全国的防空洞如今成为纳凉点,当年是在什么形势下修建的,2022-01-03

[4]央视新闻,军事绝密!埋藏地下50年,这个工程重见世人,2019-12-16

作者|晓洋 编辑|曾宝气 运营 | 七七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16531.html

(0)
银率网的头像银率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17日 下午4:02
下一篇 2025年8月17日 下午4:03

相关推荐

  • 心理学家陈海贤:在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根基

    在进入“试着休息”这个话题之前,我与陈海贤对于“休息”的理解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作为一个当代年轻人,对于我来说,似乎只有工作之余是我唯一能想到需要休息的时候,但在陈海贤看来,“不得不做”的工作,并非痛苦的源泉。为了自洽,我只好暗自认领了自己的肤浅。大多数年轻人是不太爱听人讲大道理的,除非“听”和“讲”的位置调换过来;他们也表示对于心灵鸡汤早就脱敏,但其实这也取…

    2025年5月17日
    8800
  • 作家张向荣:我不想再让孩子当“做题家”

    人们所熟知的张向荣,有两个彼此关联性不算太强的身份:金融工作者与写作者。白天,他和许多人一样,通勤,打卡,在公司进进出出。等回到家,他则坐到书桌前,写《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写《三国前夜:士大夫政治与东汉皇权的崩解》,写一切他感兴趣的历史非虚构作品。2018年,他平添一个新的称谓:父亲。对新手爸爸而言,欣喜是第一反应,他能想到的几乎全是与生命本身相关的事物…

    2025年6月10日
    9800
  • 等了十二年,他终于回来了

    这些年,除了写作,苏童花最多心思的是他的花园。 他说自己是“被自己诱惑着”成为了一个园丁。最开始的时候,院子里混乱得一塌糊涂。但是,从种下某一束花开始,他开始照顾园子里逐渐增多的各种生命。苏童的肤色变得很黑,所以很多时候,他需要向别人解释这是因为他需要摆弄花草。 有的花草比较娇嫩,需要根据光照热度调整摆放的位置,有的花草需要大量的水,还有的时候,需要翻土——…

    2025年8月1日
    2200
  • 北京最潮的人,怎么都爱这个“菜古里”

    6月 ,北京人的 朋友圈,都被南城的“菜古里”刷屏了。 从地铁4号线菜市口站,顺着地下通道走出,来到一处三层的环形露天街区。翻新的四合院建筑里,青砖黛瓦和艺术雕塑和谐共处。 这个酷似三里屯“太古里”的街区中,不少人正在“大吉巷”的logo前打卡拍照,奶茶店、服装店里也挤满了人。眼前的画面让人不禁感叹:这还是南城吗? 焕然一新的大吉巷。(图/吃卜宝 摄) 从大…

    2025年6月19日
    7000
  • 从大城市返乡的年轻人,当上“回笼漂”

    走出北京站,博文嗅到一股熟悉的味道,“它与气候无关,更像在人身上散发出来的”。站前广场上熙熙攘攘,空气里弥漫着焦躁的情绪,人们似乎只顾疾走,不愿短暂休憩。置身于这样的氛围,博文打了个寒战。两年前从这里离开时,周遭的环境别无二致。当时,他无比笃定,觉得自己应该歇一段时间,至于未来,回了老家也许能有新的解法。等真正回家,他才蓦然发现,阔别九年的故乡,与他的想象相…

    2025年5月8日
    6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