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争誉
编者按: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日子。45载砥砺前行,在时代浪潮中,深圳一路丈量奋进,长成今日国际大都市:金融版图从零起步,深市上市公司已超2800家;摩天楼宇拔地而起,599米刷新城市高度;通信技术从2G跃向6G,一路领跑……深圳的发展留下了众多跨越行业的刻度。银率网、时代周报推出《深圳刻度》系列报道,记录这座城市的进化维度。
1995年6月3日,地王大厦的塔杆顺利吊装,这个瞬间被《深圳特区报》摄影记者许光明定格:直插云霄的塔尖,承载了深圳建设者的汗水与城市精神。
许光明的作品后来被命名为《可上九天揽月》,登上《深圳特区报》头版,成为无数深圳人心中的时代图腾。
一年后,地王大厦建成,高度383.95米,不仅成为当时的深圳第一高楼,也是当时的世界第四高楼。街头的欢呼,折射出市民对“南方奇迹”的信心与期待。
15年后,441米的京基100接过深圳“第一高楼”的称号。5年后,这一称号再次易主,平安金融中心以599.1米刷新深圳天际线。
每一次“第一高楼”的高度跃升,不仅是建筑上的突破,更映照出深圳经济模式和城市精神的迭代。
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回望地王大厦、京基100和平安金融中心,人们看到的不仅是深圳在物理空间上刷新天际线,更是城市如何通过高楼塑造价值、吸引人才、升级产业,驱动经济持续发展。
45年,从边陲渔村到现代都市的“深圳奇迹”,银率网摄
从384米到599米,深圳经济演进的三重轨迹
地王大厦拔地而起的年代,其所在的罗湖区还是深圳的城市窗口和商贸中心。
上世纪80年代,地处人民南商圈的初代地标国贸大厦风头无两,当时销售的商品有九成是进口货,最火爆的时候一年的销售额能达到5亿元。
进入1990年代,深圳经济总量开始跻身全国前十,城市发展由此进入加速期。伴随这一跃升,新一代地标的建设也被提上日程。
1996年,地王大厦封顶的那一刻,街头巷尾的欢呼声,汇成了一种信念:这座383.95米的高楼,将代表“南方奇迹”的高度。地王大厦不仅是罗湖的地标,更是改革开放初期敢闯敢试精神的物化体现。它告诉全中国:一个特区,可以在十几年间拔地而起,直冲云霄。
15年后,京基100在罗湖中心区矗立,高度超过400米,成为新的城市焦点。京基100诞生于罗湖蔡屋围——一个曾由密集低矮的多层建筑组成、基础设施薄弱的城中村。通过高密度的综合开发,京基集团实现了土地资源再利用与城市肌理升级。
那是城市更新的浪潮,也是金融和专业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时代印记。
2016年4月,平安金融中心以599米的高度,重新定义深圳的城市天际线。这座旗舰项目不仅是民营资本崛起的象征,更是深圳走向资本高地的标志。这一年,深圳GDP跨过2万亿大关,位列全国第四。
平安金融中心承载的不只是建筑高度,还有城市经济的新能级。金融资本的集聚、民营企业的崛起、全球化视野的扩展——所有这些力量,都在这座大楼里得以体现。
2024年,平安金融中心落地深圳市首个法律服务业专业楼宇(国际法律服务中心);2023年,平安金融中心获福田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国际化融合中心”认证。建信理财、申万宏源、中央国债、杜比音效、中伦律所等国内外名企入驻,形成了以金融、科技、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总部金融科技生态圈”。
地王大厦承载了改革开放初期敢闯敢试的拓荒精神;京基100诞生的2011年,正值深圳金融和专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期;作为平安集团的旗舰项目,平安金融中心则彰显了民营资本的崛起。
城市地王大厦和京基100大厦,图源:视觉中国
三座地标,折射出深圳经济演进的三重轨迹。
从1.96亿到3.68万亿,三大产业迭代
1992年,深圳首次引入土地拍卖的国际竞标。同年10月,罗湖与福田交汇处的一宗黄金地块以1.42亿美元成交,创下当时深圳地价之最,“地王”的名号由此而来。
地王大厦落成后,跨国公司与外资机构的蜂拥而至,让深圳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与国际市场接轨。大厦物业团队甚至为入驻企业准备了中英双语手册,细节之间透出这座年轻城市走向世界的决心。
渣打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众多跨境贸易、国际货代产业上下游企业,在此勾勒出庞大的产业链条与客户网络。地王大厦见证了深圳从制造立市到服务业崛起的转折,也成为特区改革步伐加速的注脚。
这种转折并非偶然。
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深圳市政府逐步从“经济管理者”转向“制度塑造者”,更多承担改革和规则制定的角色。伴随外资流入和民营经济壮大,深圳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格局,市场活力随之释放。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深圳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年均GDP增速高达两位数。1996年,深圳GDP首次突破1000亿元;1999年增长至1436.51亿元,经济体量跃升为内地第四大城市。
进入新世纪,全国范围的中央商务区建设风起云涌,深圳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产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确立。
2009年,深圳首次跻身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 GFCI)榜单,排名第五,领先上海与北京。2010年,深圳GDP突破1万亿元,成为内地第四个跨过万亿门槛的城市。
GDP从百亿到万亿,产业重心由制造、商贸转向金融、科技与服务,深圳的城市能级不断攀升,对地标建筑的高度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1年4月,京基100以100层、441.8米的高度封顶,取代地王大厦成为新的深圳第一高楼。这座“垂直城市”将办公、商业、居住、酒店、餐饮、会议、娱乐等空间集于一体,构建了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商务综合体。普华永道、渣打银行、中国银行、诺华制药、阿斯利康等全球知名企业纷纷入驻。
此时,罗湖仍牢牢占据全市金融版图的核心——人民银行、(原)保监会、深交所,全市90%外资银行、100%外资证券机构和89%外资保险公司聚集于此。京基100的崛起,不仅刷新了天际线,也巩固了罗湖的金融中心地位。
以1979年的1.96亿元为原点,深圳GDP突破万亿用了31年;而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仅用了6年。
随着产业的澎湃增长,罗湖开始显得局促,深圳的金融脉络向西延伸。福田在这一波产业溢出中率先担起承接的角色。
2007年,中国平安(601318.SH)在上交所上市,一度成为两市第一高价金融股,却迟迟没有属于自己的总部大楼。同年11月,平安集团斥资16.57亿元拿下福田CBD核心地块,用于建设总部平安金融中心。
平安金融中心施工之际,在深圳创业板开市的感召下,宁波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数十家银行在深圳设点,中信证券总部亦重返深圳。
平安金融中心,图源:视觉中国
9年后即2016年,平安金融中心竣工。599米的挺拔之姿,让它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总部,更成为福田CBD乃至全城的象征。与此同时,深交所也从罗湖搬迁至福田CBD。
这一年,深圳GDP较2010年翻番,成为内地第三个GDP突破2万亿元的城市。金融业、物流业、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深交所187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22万亿元。
2024年,深圳GDP同比增长5.8%至3.68万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2866.22亿元,占比约62.1%,进一步巩固了金融与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
英国《经济学人》曾评价:“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
天际线放缓,下一个45年的“深圳高度”
从地王大厦到京基100,再到平安金融中心,高度的更迭记录着这座城市的野心与节奏。
平安金融中心建成后,深圳第一高楼的纪录至今未被改写。天际线的放缓,并不意味着“高度”的消失,而是转向更具想象力的维度:总部经济的聚集、新型产业的崛起,以及城市空间的再定义。
作为中国最早规划总部经济的城市之一,深圳在2010年后加快了对总部企业的土地和政策支持。仲量联行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4年,福田、南山、罗湖和宝安四大主要城区,超过四成的商业办公用地被用于建设总部项目。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以下简称“深超总”)。中国工程院院士、深超总总设计师孟建民提出“本原设计”理念,将健康、高效、人文视作建筑的核心要素,把城市从“建筑高度”引向“人本高度”。
种种观点表明,深圳的“高度”不再拘泥于米数,而是强调产业链生态、公共服务、国际影响等多维协同驱动的综合效能。
这种转变,同样体现在写字楼开发商的实践中。
卓越集团商办管理公司总经理马婉表示,深圳三代“第一高楼”的更迭,既是经济动能升级的缩影,也反映出办公需求已从单纯的硬件空间转向综合配套、员工体验和共享设施的全方位考量。
卓越集团在福田CBD、前海、后海等核心片区建设运营卓越世纪中心、大百汇广场、卓越前海壹号、卓越后海中心等多个项目。“写字楼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垂直的经济体。我们从早期的建设开发,逐步转向城市运营,形成与城市战略、产业、客户共生的理念,打造差异化的楼宇生态。”
马婉认为,未来的“深圳高度”,将体现在绿色可持续、智慧化体验、产业融合与价值赋能等方面。高楼将从孤立的城市地标,转化升级为承载产业协同、创新孵化、人才交流的综合价值生态,也成为深圳持续领跑高质量发展的垂直创新引擎。
开发企业视角之外,科技与金融公司也在以总部建筑重塑“深圳高度”。
腾讯即将在今年10月试运营的“企鹅岛”总部园区,探索的是片区尺度下第二、三产业的综合开发与混合利用。园区集研发、办公、生活与文化功能于一体,实现生产与生活服务功能的协同,力图打造全球科技城区的新样板。
金融业也在顺应这一逻辑。招商银行的深超总总部大楼不仅是办公场所,更是招行全球智慧化运营中枢,集成金融科技研发、跨境投融资、财富管理等核心功能,展示出金融与科技融合的趋势。
从“高度竞赛”到“内涵比拼”,深圳的下一个45年,或许会书写一份比米数更惊艳的答卷。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17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