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

“3、2、1”

倒计时响起,一只机械臂迅速定位到一根半径约4mm粗细的揭幕绳索装置,精准握住绳索,幕布缓缓落下。

拉开幕布的是双机械臂机器人Vonnex它与人类相似的多模态感知系统能够同时处理视觉、力觉、声纹信息,目前已经在教育等场景当起了“打工人”。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

这是今日(5月9日),香港科技大学冯诺依曼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仪式的一幕。作为大湾区首个实战型AI研究院,冯诺依曼攻坚具身智能等方向,聚焦全球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诉求。其院长的任命颇受关注掌舵者正是全球AI顶级专家、独角兽企业思谋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贾佳亚。这一身份的重叠,算是研究院“学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定位的注脚。

此际,70公里外的深圳宝安,思谋科技智造工厂内,一批非人形工业机器人正接受出厂前的最后调试,它们没有炫目的拟人外形,却凭借着专为产线打磨的AI技术,即将奔赴散落在全球各地的客户工厂。

这一幕,不禁想起最近多位投资人聊起的一个现象当人形机器人还在比拼跑马拉松,率先落地到工业赛道的机器人已经排队进厂领工号赚钱了。说到底,产业里见真章。

告别跳舞翻跟斗

机器人已经进厂「打工」

今年以来,具身智能火爆历历在目。

最新一幕则是人形机器人走上运动场2025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场,20支人形机器人队伍完成21公里旅程;无锡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150多只机器人走上运动场,往返竞速跑、隔空投篮、机器人格斗、连续后空翻。

这些热闹场面吸睛无数,但投资人看得心情复杂。毋庸置疑,这是国内机器人赛道爆发的缩影,也是机器人智能化的一次次尝试。无论是短视频还是现实里,机器人跳街舞、连续后空翻“越来越像人”,但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一台的机器人,离成功商业化的百亿级巿场还有多远?

现实摆在眼前:如果无法大批量商业化,人形机器人热度也会随着时间慢慢消散。另一边,在工业生产一线,搭载大模型的工业智能体已经取代一部分人工,为具身智能率先撕开了商业化突破口。

这些率先落地的非人形机器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机械臂或工业机器人,或者我们更应该将其定义为“工业智能体”。过去,传统设备极依赖预设程序执行单一任务,缺乏自主学习判断能力,面对复杂环境变化也难以做出实时决策,鲜少进入主流视野。

而如今落地工业产线的工业智能体,搭载AI大脑与多模态感知系统,从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决策,真正实现了从“机械臂”到“智能体”的质变。正如前文提到的思谋科技,至今已进入全球300家龙头企业的流水线,悄悄实现了场景应用,这是以往创投圈常常忽视的地方。

追溯起来,2004年贾佳亚在香港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加入香港中文大学,后成为终身教授。在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中,贾佳亚敏锐捕捉到工厂细分工序的复杂需求,开始意识到工业智能化需要从底层算法到硬件设备的全栈整合,这是一个有硬需求却门槛极高的领域。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

2019年12月,贾佳亚创立思谋科技。与其他AI公司不同,思谋一开始就聚焦智能制造,随后迅速拿到IDG资本天使轮融资,紧接着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完成来自红杉中国、联想创投等头部机构的三轮融资,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独角兽之一。

与之相对应,思谋的工业智能体之路铺开。成立当月,这家公司就承接第一单AI智造落地的案例。如今不到5年,思谋的非人形机器人和智能体产品已经进入特斯拉、卡尔蔡司、京东方、中国中车、比亚迪、立讯精密等一批头部企业上岗。

这只是其中一个代表性案例。2023年底,作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赴港上市的优必选,自登陆资本市场便持续面临商业化与盈利困境的双重拷问。近日,优必选发布自愿性公告,宣布获得小批量工业制造场景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相关产品即将进驻汽车工厂参与生产制造。

这一进展被视作其在工业赛道商业化落地的关键突破当市场对其盈利前景存疑时,优必选正将扭转困局的希望,寄托于工业制造这一机器人领域最为成熟、也最具商业潜力的赛道之上。

而在优必选上市后的一年,专门做机械臂的越疆科技也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此前投资界从创始人刘培超处了解到,越疆科技最先落地且占比最大的同样是工业场景。

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一个超级赛道默默发力。

一个大湾区独角兽案例

当然,把机器人从实验室送到流水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与投资人交流一番下来,尽管工业智能化市场潜力巨大,被视为万亿级蓝海,但专业壁垒高筑、场景高度碎片化,因此让不少参与者望而却步。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多数制造企业在智能化改造时,普遍存在“三高焦虑”高定制化成本、高试错风险、高集成难度

为此,我们在现场向贾佳亚教授请教了当下行业的关键痛点

首先是算法技术还不够成熟。智能体核心是算法,尽管AI大模型在处理复杂任务时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但将它与真实物理世界,特别是工业级生产场景相结合时,专业性、通用性还不够,机器人无法做到和人类一样的灵活判断和决策。

其次则是发展速度较慢。这包括技术的集成和兼容性,同时也需要通过规模化应用来提升成熟度。

“机器人、机械臂都有复杂的构成,从电源管理、基础零部件到传感系统、规划控制等存在着一条很长的产业链条。将智能体技术与现有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不仅涉及跨行业、跨学科,同时也与整个产业链强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相关智能体产品的发展速度。”

此外,具身智能机器人一定要具备人体形态吗?面对铺天盖地的人形机器人热潮,一级市场投资人曾提出过此类疑惑,思谋路径或许回答了这一问题。

一定程度上,智能程度决定产业价值上限,形态适配度决定商业化速度,因此从创立思谋起就做出了“去形存智”、不拘泥于形态的战略选择。这样的思路得到不少投资人的认可。去年6月,港投公司出手,第一个项目就是思谋科技。港投公司风格稳健,投资团队对思谋进行了严格尽调,而商业化应用场景成为关键的考量标准。

投资界得到一组数据:成立5年来,思谋已通过AI机器设备和机械臂等工业智能体产品,进入车类制造、新能源、3C、精密工业等多个行业,累计检测工业品近百亿件。

如今冯诺依曼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揭幕,可看作香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加速,同时也让机器人落地应用的重要性再次得到强调。

下一场风暴: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

我们把视野打开。

此时此刻,一级市场对于“投不投具身智能”的争吵不绝于耳。但总结下来,还是有两点基本达成共识:一是具身智能融资火爆之下,估值泡沫涌现;二是商业化场景还在苦苦探索。

纵然大多数人坚信这一赛道的广阔前景,但从短期来看人形机器人要走进千家万户,不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成本上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先让自己在市场上活下来是第一要义。放眼海外,美国明星公司Anki、家庭机器人公司Jibo、陪伴机器人Embodied等都在经历一阵爆红后迅速陨落;国内的老牌机器人独角兽达闼也因没有造血功能走到悬崖边。

这些残酷的现实,无一不说明具身智能公司率先布局工业场景的必要性。经历了这一波人形机器人热潮,投资人开始重新回到工业具身智能找起项目。

这并不难理解。一方面,今年人形机器人融资热潮,估值暴涨屡见不鲜;但工业机器人迄今在一级市场尚未达成高度共识,因此融资估值相对冷静,爆发空间仍然巨大。

而在大家最关心的商业落地上,工业赛道可以说是行业里较少“需求先行”的场景方向。汽车制造、精密仪器制造等工业场景对机器人的需求远高于其它场景,因此这一领域的技术发展相对更为长期且稳定。

一位投资人朋友也补充一点:因为需求场景较为固定,智能体等新型工业机器人产品不论在硬件还是在AI赋能上的成本都相对可控,价格也在逐渐降低,这也是当下更适宜商业化的原因之一。

2025年初高盛在一则报告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在2024年-2027年间率先应用于工厂,而进入消费市场的时间则预计在2028年-2031年之间。这一预测再次证明工业具身智能将会率先爆发。

“工业具身智能有望成为下一个最火赛道。”最近这样的声音愈发密集。

用投资人的话来说,目前具身智能行业仍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具身智能与AI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已经率先在工业领域应用落地。下一步,具身智能的目标是在工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产业价值。

毫无疑问,具身智能机器人不论以任何形态出现,都将是AI的最佳载体。在新技术的刺激下,工业4.0时代以工业智能体为标志的工业全面智能化革命,正在加速到来。

这将会重塑全球产业格局。2025年,“具身智能”一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历史河流浩浩汤汤,也许多年回头看,这会是一场攸关国运的科技竞争。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5657.html

(0)
银率网的头像银率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10日 下午12:18
下一篇 2025年5月10日 下午12:19

相关推荐

  • 采用双GP模式,农银AIC基金在天津落地

    投资界消息,近日,由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合伙企业、天津海泰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天津海河高新千帆企航玖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标志着农银AIC股权投资基金在天津成功设立。 该基金注册在天开园华苑片区,基金首期规模6亿元,其中海泰资本公司出资占比达30%。基金采用双GP模式,由“地方政府国资平台+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2025年4月25日
    1900
  • 漳州台商投资区10亿产业基金成立

    投资界-解码LP获悉,2025年4月24日,由产业集团与经发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漳州台商投资区新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注册成立,标志着集团在股权投资赛道实现战略突破,正式开启产融结合的新征程。 基金总规模为10亿元,该基金将聚焦于医疗器械、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核心产业、构建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的现代化产业链体系,通过 “资本 + 产业&#822…

    2025年4月27日
    1900
  • 云圣智能完成5亿元D轮融资,梁溪科创母基金投资

    投资界5月8日消息,近日,低空经济企业「云圣智能」宣布完成D轮5亿元融资,由梁溪科创母基金(博华资本管理)投资。 本轮资金将用于多款新品研发、量产和发布,实现全方位市场覆盖;深度落实无人机及其全自动机场的“机器制造机器”战略,实现15分钟自动化制造一套“圣”无人机和“宝莲灯”全自动机场,并完成“机器训练机器”的AI悟空大脑算力布局。云圣智能将低空科技和人工智…

    2025年5月8日
    1200
  • 三门峡国兴产业基金招GP

    三门峡国兴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 关于公开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的公告 为贯彻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构建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三门峡市主导产业上下游领域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的要求。三门峡国兴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设立规模40亿元(以下简称“国兴产业基金”),由三门峡市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门峡市国资公司”)受托管理。为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2025年4月27日
    2200
  • 因时机器人完成近亿元B3轮融资,神骐资本领投

    投资界4月29日消息,国内微型精密运控零部件及灵巧手领军企业因时机器人近日已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3轮投资。本轮融资由神骐资本领投,源禾资本、华盖资本跟投,久谦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因时机器人将进一步加大在尖端技术研发、产品迭代以及全球化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投入。 因时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微型伺服电缸和灵巧手研发与量产的专精特新企业。公司致力于为…

    2025年4月29日
    1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