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家乡10年,东北老铁都去哪了?

离开家乡10年,东北老铁都去哪了?

东北虽然流动性很大,但无论东北人走到哪里,心里都揣着一个永不褪色的冬天——那里有暖气、有雪、有坐在炕头上唠嗑的记忆,还有无论离开多久都会为你留灯的老房子。

或许对于所有迁徙者而言,离开时都带着阵痛,回望时又带着眷恋。但无论如何,人们在异乡的土地上也都续写着各自的篇章。

东北,这片中国版图的北方黑土地,正在悄悄发生一种变化。

出于求学、务工、更换生活环境等多种原因,不少东北人离开了家乡。操着“大碴子味儿”口音的他们,如今已分布于全国各处。

那些背着行囊离开的东北人,各自书写了什么样的人生故事?我们与三位不同代际的迁徙者聊了聊,听他们讲述故土与远方之间的情感拉扯:

有人是因为林业衰退,不得不南下讨生活;有人从小就离开东北,一路长大像是在重新拼起自己的身份;也有人是主动走出去,想换一种人生。
产业衰退后,南下“迁徙”
1994年,24岁的刘建军从林业学校毕业,被分配到黑龙江北部的林业局工作。作为科班出身的林业技术员,他每天的工作是深入林场,与山打交道。
丰富的林业资源是这片土地的骄傲。大兴安岭、小兴安岭连绵的山脉孕育着多个树种,这些树木不仅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优质木材,更是黑龙江林业经济的支柱。 大小兴安岭脚下的林业局,辐射着周边的村落和小镇,支撑着许多家庭的生计。
时代的浪潮悄然改变着一切。2002年,刘建军察觉到,林场那些年的采伐面积逐步减小。他的工资有一部分与工作量挂钩,这意味着他的工资水平也随之下滑。

离开家乡10年,东北老铁都去哪了?
大兴安岭的松树。(图/图虫创意)

一方面,政策一端逐步完善针对森林采伐的制度,可持续发展成为关键;另一方面,由于进口木材的成本低于本土采伐,我国的木材进口贸易量自2000年开始快速增长。
刘建军心里清楚,依靠林业的铁饭碗已经摇摇欲坠。此时,他从烟台的亲戚口中得知,那里有大量日韩企业入驻,经济活跃,机会众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离开东北,去烟台寻找新的生路。
2003年,刘建军举家搬迁到烟台。他先是和弟弟合伙开了餐馆,但由于缺乏经验,成本控制不当,餐馆经营困难,一年多后以倒闭告终。
餐馆倒闭后,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为了维持生计,刘建军和妻子凌晨三点就去水果批发市场进货,再到菜市场摆摊售卖。然而,水果生意也不好做,不仅辛苦,还时常遭遇亏损。在最窘迫的时候,他们卖掉了东北的房子,用这笔钱投资蔬菜大棚。
东北人对土地的熟悉感让刘建军重拾信心,他跟着舅舅认真学习大棚种植技术,生活终于慢慢有了起色。

离开家乡10年,东北老铁都去哪了?
(图/图虫创意)

刘建军从壮年开始就不在东北度过,对家乡的美好回忆只停留在童年时期。他常和儿子回忆起,小时候和伙伴们在水泡子里抓小鱼小虾,过年时在村里放鞭炮的趣事。但他对东北的情感是复杂的。他认为,家乡的商业氛围不够活跃,这让想要闯荡一番事业的人有些举步维艰,复杂的人情往来也时常让他感到无奈。
东北已是“回不去的故乡”,但故乡的四季流转、风土人情,如同一场旧梦,在刘建军心中反复放映。
一场短暂归乡带来的乡愁
和父亲刘建军不同,刘鑫属于“被动”离开东北。在黑龙江上了两年小学后,刘鑫跟随父母南下烟台。读到初二时,由于学籍还在东北,他又回到东北,直到高考完。
不过,由于离开几年时间,曾经亲密无间的朋友却生出一些陌生感。“可能我的东北话里夹杂着一些山东方言的表达,小伙伴们觉得有些奇怪。”刘鑫说,尽管如此,好在东北大地那宽广的包容性,他很快就重新熟悉起来。
重返东北的四年里,是他感到最快乐的时光。他记得最深的是每年冬天扫雪,如果某天清晨推开窗发现飘雪了,他便知道下午的课程定会取消——因为同学们要集体出动扫雪清冰。
男生女生扛着铁锹扫帚涌到操场,名义上是劳动,实则是游戏。路面的冰层冻得发亮,需要挥舞铁锹用力敲击。冬日里出了汗,刘鑫每次都感受到劳动带来的畅快。

离开家乡10年,东北老铁都去哪了?
(图/《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

扫完雪,人还带着寒气就走进暖和的课室。冻僵的脸颊发烫,汗湿的衣服贴着皮肤又凉津津的,冷热交叠间,眼皮也跟着打架。
这些刘鑫现在想来平凡的瞬间,层层叠叠的,成为他美好纯粹的青春记忆,也让他短暂地找回归属感。
说“短暂”,是因为刘鑫很清楚自己要考出东北。这和班上大部分同学的志愿都是一致的,大家都对“外面”非常期待。刘鑫也认为没有别的路了。他伤感地想,父母把老家的房子卖掉后,他在东北就没有家了。
2014年,刘鑫考上北京的大学,毕业后继续留京工作。业余时间,他开始写小说,主角总是东北的迁徙者。他坦言,他心底对那片土地还有很深的感情。
事实上,每当心情不好时,他都会短暂“逃回”东北。那片林区像被时光施了静止咒,十几年过去,许多地方还与童年记忆分毫不差。只要一踏上熟悉的土地,刘鑫内心就踏实下来。他不必刻意与人寒暄,甚至开口说话时都会惊觉自己像个闯入者——他只是静静地走着,就得到治愈。

离开家乡10年,东北老铁都去哪了?
(图/《漫长的季节》)

虽然刘鑫认为自己和东北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但他内心与家乡深深连接着。“只要列车驶过山海关,听着周围的东北话,我就会兴奋起来。”就像他的笔尖,每次都会先于思绪,触碰到记忆里那片黑土地。
“在外面时间太久了, 其实我已经被塑造成另一个人”
家住哈尔滨南岗区的答答今年已经32岁,她自从大学毕业后就离家工作,在外漂泊已近10年。
但家乡没有发生太大改变,老建筑依旧矗立,街边店铺也未曾更换招牌,家楼下的“温家烧饼店”飘出熟悉的面香。这次回家,她盯着1.5元的标价愣得出神——这是她7岁时的同款味道,25年过去,烧饼价只从5毛钱涨到1块5,涨幅仿佛跑不过时光。
和刘鑫不同,答答是主动离开东北的。2016年夏天,答答大学毕业,她第一次认真思考“离开”,“我想到互联网行业工作,但哈尔滨并没有太多工作机会,所以离开是顺其自然的选择。”答答说道。
她的父母曾是典型的东北产业工人,直到2000年前后国企改制,铁饭碗变成“停薪留职”,父母开始到外地做生意。父母的经历,某种程度上也让答答对“安稳”缺乏执念。她第一份工作在北京,5年后又迁往广州,但直至现在,她仍未决定最终定居何处。

离开家乡10年,东北老铁都去哪了?
(图/《燃冬》)

作为东北千万外流人口中的一员,答答正经历着一场微妙的身份认同危机。
初到南方城市时,巨大的生活差异曾让她很不适应。她回忆起第一年到广州时,恰逢圣诞节,她走在街上,满眼都是绿色。“我感觉不到一点冬天的景象,回到家我就哭了,我觉得好伤感,这里离我的家太远了。”
答答说,哈尔滨是一个冰雪城市,到12月时,屋外早已银装素裹,清雪工人凌晨5点就开始铲雪,“咵咵”的铲雪声像ASMR。广州的冬天却只有雨,像东北晚秋的雨,带着落寞感。

离开家乡10年,东北老铁都去哪了?
(图/unsplash)

怀念东北的同时,答答也明白,自己是回不去了。“在外面时间太久了,其实我已经被塑造成另外一个人。虽然本质上还是那个从哈尔滨走出来的自己,但许多细微之处已悄然改变。我身体里的某个部分,仿佛已经永远地改变了。”答答说。
比如,她常想念小时候觉得无比美味的食物,可自己吃惯了南方的清淡饮食,如今再品尝时,却觉得家乡的食物太咸了。又比如,每到三四月份,哈尔滨周边的农田为了准备下一年的耕种,会焚烧秸秆。答答曾经习以为常的场景,如今却让她眼睛刺痛。她这才惊觉,自己的身体对家乡的环境有些陌生了。
她这次回家,发现留在家乡工作的年轻人,大多投身于直播和网约车,这对当地来说已经算是比较新兴的行业。
“哈药六厂像是我们那里发展的缩影。” 答答 介绍,始建于1912年的哈药六厂是哈尔滨最早的制药厂之一,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被称为“东北卢浮宫”。可现在,大多数人只将哈药六厂当作网红打卡点,鲜少有人了解它的辉煌过往。

离开家乡10年,东北老铁都去哪了?
(图/视觉中国)

答答认为,东北虽然流动性很大,但无论东北人走到哪里,心里都揣着一个永不褪色的冬天——那里有暖气、有雪、有坐在炕头上唠嗑的记忆,还有无论离开多久都会为你留灯的老房子。
或许对于所有迁徙者而言,离开时都带着阵痛,回望时又带着眷恋。但无论如何,人们在异乡的土地上也都续写着各自的篇章。
(应受访者要求,刘建军、刘鑫、答答为化名)
编辑 L 校对 遇见 运营 马社力佛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6074.html

(0)
银率网的头像银率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13日 下午4:03
下一篇 2025年5月13日 下午4:04

相关推荐

  • 宫崎骏比肩黑泽明的神作,五一重映了

    明天起,《幽灵公主》4K修复版将在中国内地各院线上映。这也是这部经典之作首次登陆中国内地大银幕。吉卜力工作室官方微博写道:“这是献给自然、献给生命的一封长信。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愿你我都能听见森林深处那温柔又坚定的低语。期待与你在影院的相遇,一起走入那片神秘又古老的森林。” 在吉卜力成立40周年之际,传来了《幽灵公主》4K修复版作为特别献映作品来到中国,定…

    2025年5月1日
    1500
  • 西甲上海足球学院正式开业,西甲大使萨维奥拉出席开业典礼

    2025年5月9日,上海 – 西甲上海足球学院在天马乡村俱乐部正式揭幕,西甲传奇球星、曾效力于皇家马德里与巴塞罗那的萨维奥拉亲临现场,发表致辞并与青少年球员进行了互动训练。此外,顶禾控股首席执行官兼西甲上海足球学院总负责人吴嘉林先生介绍了学院开业的重要亮点:高水平专业训练设施、一位具备丰富西甲项目经验和最高教练资质的西班牙技术总监、以及正筹划中的赛事发展体系…

    2025年5月10日
    700
  • 从大城市返乡的年轻人,当上“回笼漂”

    走出北京站,博文嗅到一股熟悉的味道,“它与气候无关,更像在人身上散发出来的”。站前广场上熙熙攘攘,空气里弥漫着焦躁的情绪,人们似乎只顾疾走,不愿短暂休憩。置身于这样的氛围,博文打了个寒战。两年前从这里离开时,周遭的环境别无二致。当时,他无比笃定,觉得自己应该歇一段时间,至于未来,回了老家也许能有新的解法。等真正回家,他才蓦然发现,阔别九年的故乡,与他的想象相…

    2025年5月8日
    1000
  • 他们最想做的,是学术破壁者|肖风华×苏尼尔·阿姆瑞斯

    一本书牵起的人与人之间的引力能有多大?如何将小众社科图书面向大众出版?万有引力团队正在持续发力。为此,记者采访了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肖风华,请他讲解如何通过出版创造人与世界的联结。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苏尼尔·阿姆瑞斯出生于印度,他专攻南亚史、移民史、卫生与贫困史,出版了《奔腾不息:雨、河、岸、海与亚洲历史的塑造》《横渡孟加拉湾:自然的暴怒和移民的财富》等着作…

    2025年5月10日
    1000
  • Funny Elves方里皮肤博物馆正式启幕 邀你共探底气进化之旅

    5月10日,亚洲肌肤新底妆 Funny Elves方里在杭州良渚玉鸟集举办年度品牌日,“方里底气进化艺术展”震撼开幕,通过艺术化叙事解构皮肤的符号意义,将品牌主张“直面我的每一面”融入沉浸式体验。这场展览是方里品牌日的创新表达,传递了“莫向外求,方得其里”的品牌哲学,持续推动女性自我表达与内在力量的觉醒。 作为深耕亚洲肤质的专业底妆品牌,Funny Elve…

    2025年5月12日
    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