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近期的一连串动作,让北约内部的分歧彻底暴露在聚光灯下。5月20日,《纽约时报》披露,特朗普在与普京通话后,明确拒绝跟随欧盟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并私下向欧盟领导人和泽连斯基施压,要求俄乌“自己解决冲突”。这一表态不仅让欧洲盟友措手不及,更被外界视为北约“貌合神离”的标志性事件。
其实,美国对俄能源依赖度低(仅占进口8%),而欧洲高达40%的天然气和27%的石油来自俄罗斯,若制裁加码,欧洲企业可能因能源断供损失惨重,而美国却能趁机抢占液化天然气市场。
欧盟原计划在6月的北约峰会上推动新一轮对俄制裁,但美国的“临阵脱逃”让这一努力濒临破产。默茨直言,欧盟将独自加强对俄施压,并支持乌克兰实现停火。然而现实很骨感:欧洲能源价格已因制裁飙升,德国工业联合会警告,若能源成本继续失控,企业可能集体外迁。更讽刺的是,欧洲冻结的2000亿欧元俄罗斯资产本被视为战后重建的关键资金,如今却因美欧分歧迟迟无法动用。
特朗普对俄态度的软化,引发激烈争议。前美国驻乌克兰大使布林克批评这是“绥靖政策”,只会助长俄罗斯的扩张野心。但支持者认为,持续制裁已陷入僵局——俄罗斯GDP在2024年意外增长1.2%,而欧洲却因能源危机通胀高企,民众抗议不断。
这场制裁风波,折射出北约成立76年来最深刻的信任危机。一方面,特朗普不断强调“美国优先”,要求盟友为安全保护“付费”;另一方面,欧洲试图通过增加军费、建设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方式“自力更生”,却始终无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正如网友调侃:“以前是美国带着欧洲打群架,现在是大哥丢下一句‘你们先顶着’,自己溜去后排嗑瓜子了。”这场制裁闹剧的背后,不仅是美欧利益的撕裂,更是一个时代的悄然终结。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7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