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伟达有个动作引发了科技圈关注 —— 正在为中国研发一款比目前在售的 H20 性能更强的新型人工智能芯片,名叫 B30A,计划最早 9 月给中国客户提供测试样品。这让不少人好奇,这款新 “特供版” 芯片能不能重新赢得中国客户的青睐。
直到 2025 年 7 月,英伟达 CEO 黄仁勋年内第三次到访北京,还穿了唐装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首次用中文演讲,说中国市场对全球 AI 产业的影响 “无法替代”,同时宣布美国政府批准 H20 恢复对华出口。现在没过多久,又传出要推 B30A 的消息。
中国半导体资深 KOL、电子创新网 CEO 张国斌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分析了英伟达推 B30A 的心思,也提到了挑战。他说,一方面,新芯片性能超过 H20,能给中国 AI 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更强的算力,满足市场对高性能 AI 芯片的需求,这有助于英伟达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吸引更多中国客户。而且英伟达在 AI 领域有成熟的 CUDA 生态系统和开发工具,B30A 能和这些软件工具更好兼容,给开发者提供更方便的开发环境,从技术生态上增强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其次,中国 AI 产业发展快,对算力需求越来越高,H20 虽然恢复出口,但性能可能逐渐跟不上部分客户的需求,B30A 的出现正好能填补这个空缺,抓住更多对高性能芯片有需求的客户。另外,面对中国本土 AI 芯片企业的竞争,英伟达需要用更强的产品保持优势,毕竟这些年国内企业也在快速成长,要是英伟达不及时更新产品,可能会被抢走市场份额。
有人认为,英伟达推 B30A,确实能在短期内满足中国市场的部分高算力需求,尤其是那些依赖 CUDA 生态的企业,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英伟达,毕竟换其他芯片可能要重新适配软件,成本太高。但长期来看,美国出口管制的不确定性是最大隐患,就算 B30A 现在合规,未来政策一旦收紧,中国客户还是会面临断供风险,所以很多企业可能会采取 “两条腿走路” 的策略,既用英伟达的芯片,也加大对本土芯片的投入,降低依赖。
目前,B30A 还没正式发布,只是计划 9 月提供测试样品,后续能不能顺利量产、上市,还要看美国政策和客户测试反馈。对英伟达来说,这款芯片是赢回中国客户的关键一步,但面临的挑战不少。而对中国 AI 企业来说,选择 B30A 还是本土芯片,不仅要看当下的性能和成本,更要考虑长期的供应链安全。未来英伟达在华市场表现如何,B30A 的市场反馈会是重要的风向标。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17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