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换个活法”的现代人,总能找到新方法。
精神状态领先的他们,已经开始把酒店当成恢复能量的新型驻扎地。有人当“周末特种兵”,用48小时逃离重复的日常;还有一批人,索性在本地搞起酒店“宅度假”,睡懒觉睡到自然醒、电视大屏投屏追剧、任意点自己喜欢的外卖,再跟着电视跳操跳到暴汗……唤醒生命力在酒店这一空间似乎又有了新的玩法。
恰如不久前00后歌手改编的《李白》中所唱:“区区三万天,试试又能怎?”对人们而言,换个地方宠自己,既是增加生命体验,也是赋予自我情绪价值的表现。
从追求物质享受,到如今关注情绪感受,这些变化,都被资深酒店投资人刘兰荣看在眼里。她投资过华住集团旗下汉庭、漫心、桔子等多个酒店品牌。一转眼,今年已是她与华住相伴的第18年。这位投资人,也用18年,讲述了一个有关大胆探索与追求向上生命力的故事。
“总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刘兰荣决定试水酒店行业是在2007年。彼时,身在北京的她,总是能收到朋友的请求,希望她能帮忙订一间房。在解决朋友的问题之余,她也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的风口。她觉得,酒店业会成为未来的“蓝海”。
要知道,21世纪初,“蓝海”“红海”这一类词语尚未流行。不过,随着国内加入WTO组织,兴起了一波国际高端酒店开业潮。但在彼时,大多数人没有那么充足的资金,在人们的观念中,“花不菲的价钱只是为了睡一觉”显得不太现实。
住宿需求增多是既定事实,可人们能住进的地方,要么是火车站前招徕生意的小旅馆,要么是昂贵繁琐的星级酒店。“经济快捷的酒店还不够”,这是刘兰荣的认知。她带着股生猛的闯劲儿,开始了她的尝试。
刘兰荣分享初期投资创业经历。
那段日子,她一边做调研,一边与业内朋友交流。有人向她建议,也许可以试试汉庭。刘兰荣上网搜索了该品牌,注意到了一个醒目的名字——季琦。他是后来汉庭酒店所属华住集团的创始人,一个连续三次创业都上市敲钟,被媒体称作“酒店魔王”的传奇人物。
刘兰荣觉得,“就算是冲着这个人,也值得试一试。季总的经历让我感觉,他是个敢于冒险、敢于尝试又特别实干的企业家”。没多久,在距北京鸟巢体育场不远的地方,她投资的首家汉庭酒店开业。
“当天即满房”,数据向她直观证明,这一抉择是正确的。在那之后,刘兰荣更坚定了对华住的信心。
刘兰荣也总能先人一步捕捉市场趋势,“跟着华住集团战略走”。北京第一家全季加盟店、第一家全新桔子3.0、第一家漫心、第一家新版花间堂,烟台、仁怀和合肥都是首家城际酒店,佛山首家水晶酒店2.5,山东德州第一家桔子酒店2.0,广州、惠州首家桔子酒店3.0……屡屡“第一次吃螃蟹”且总能吃到硕果,也让她成为酒店投资圈的“风向标”。
她在家乡投资的首家桔子酒店,不仅成为备受差旅人士和游客喜爱的住所,更成了当地地标性商业体,而在营收上,“四年以来,数据始终是第一”。
刘兰荣在家乡投资的桔子德州百货大楼新湖广场酒店。
2023年,刚参加完桔子酒店3.0天津新品发布会、被新一代桔子“活力、年轻、健康”打动的她,丝毫没有犹豫,马上在广州越秀公园附近,开了华南地区首家桔子3.0,“213间房,仅用了四天就天天满房”。再之后,惠州首家桔子3.0、北京新桔子3.0渐次开张,“开一家火一家,桔子酒店成功的案例,也不断给我增加信心”。
桔子酒店3.0天津发布活动现场。
酒店圈内大家更爱称刘兰荣为“刘姐”,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刘姐”总是乐于也敢于最先“吃螃蟹”的那个人。其实,在每个看似冒险的决定背后,她都有自己的考量,“好位置、好租金,还要有好品牌”是她心里始终不变的基准线,唯有如此,“我才会看起来决定得如此迅速、果断”。
18年,踏上酒店业每个“转身”的浪潮
刘兰荣每天清晨做的第一件事是“看数据”。入住率、订房量,都是她关心的内容。18年来,她投资了30多家酒店,均是华住集团旗下的,无一例外。至于原因,除了笃信品牌,还离不开季琦给她的底气。
她觉得,“一个企业的领航人非常重要,他是什么风格,团队就会朝着什么方向走。”同样作为酒店投资圈的领航人,刘兰荣也不乏独树一帜的风格。刚开三五家店的时候,她定期巡店。等规模做大,她则每月在店内出现,给店长与员工们开会,分析长处与不足,也共同商议资金更合理的利用方式。
刘兰荣在巡店期间与店员交流。
刘兰荣坦言,自己并非是细腻到极致的那类人,她更乐于“抓大放小”。而这一切的出发点,是因为“客人的需求越来越不一样了,不同的阶段,管理方式要有区别,得拿出不一样的服务”。那是她深耕行业多年得出的论断。国内酒店业二十余年的嬗变,刘兰荣既是见证者,亦是参与者。
随着物质水平的丰盈,人们对消费有了新需求,在住宿上同样期待升级。那段时期,刘兰荣常出差。作为局内人,她与人交谈时,收到了很多反馈。诸如,酒店里能不能配置冰箱、电视能否再大一些。她意识到,这些诉求的核心指向的是居住品质与体验感。
于是,继汉庭创业成功后,她又一次将目光投向华住集团旗下全季、桔子等中档酒店品牌。它们正在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选择。在投资酒店的第十年,她决定继续跟上华住集团的节奏,“踩着点儿走下去。”
最近几年,刘兰荣察觉,消费者需求似乎又有了变化。在采访中,她讲到不久前与老朋友的一次交谈。朋友退休后开启了自驾之旅,起初住的是五星级酒店,空间大小、环境都令他满意。可服务的态度却稍显冷淡。朋友说,他更希望入住一家能提供情绪价值的酒店。
桔子北京马甸桥地铁站酒店,自带院子与露台的景观房。
显然,这与当今消费浪潮中出现的“悦己”心态是相互契合的。在桔子酒店3.0的发布会上,刘兰荣看到了新的可能。她下定决心,要品尝这颗“桔子”,既是给旅人“快充”的多巴胺,也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注入更多活力。
刘兰荣认为,“桔子”创造的不仅是酒店服务,还为人们在商务工作场域之外,收获一个真正放松、获取愉悦感的空间。
在桔子北京马甸桥地铁站酒店设计与装修阶段,她频繁出现在施工区。尽管她自谦地讲“没那么细腻”,可事实上,她注重每个细节的体验,“客房我倒不担心。我很关注大厅,它要足够宽敞,客人一进来就应该是舒适的。电梯离前台不能太远,要让他们处处都方便。”
刘兰荣说,桔子的色彩方案完全突破了商务酒店的范式,桔色、绿色等自然色系,超大玻璃窗让阳光自由地洒入,“走进桔子,让人一瞬间就能体会到它的阳光活力,烦恼好像一下子就消除了,心情就变好了。”
桔子北京马甸桥地铁站酒店大堂一角。
桔子北京马甸桥地铁站酒店,套房露台。
留住生活里的灿烂阳光
受访这天,刘兰荣很早就出现在桔子北京马甸桥地铁站酒店。她如往常一样,对店内做了巡视,又站在住客的角度,看看是否还有改进空间。18年来,她始终如此。这是这位投资人勇敢、果断之外的另一面:在细微之处,她竭力注入着一份责任与感情。
结束这部分工作,她换好运动装,到附近的公园散步。寻常日子里,她也是个热爱运动的人。“游泳、高尔夫、普拉提、跑步”,她说,这也是自己青睐桔子酒店的一个原因。
在公园晨跑的刘兰荣。
“健康”是桔子品牌“阳光、活力、健康”三大特点之一。桔子酒店提供24小时健跑房、定制的城市跑步地图。而作为健康生活的延伸,桔子还推出马拉松友好服务、乐跑活动等。当然,也可以学“刘姐”一样,到不远处的公园里找回能量,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穿越“人生是旷野”的任意门。
在饮食维度,桔子酒店3.0更是做了细致的分类。其早餐针对不同饮食习惯,开辟了三大功能分区,分别为碳水快乐、咖啡面包与低脂健康区。无论是“碳水脑袋”还是健身自律人,任何年龄段的饮食偏好,都能在此得到满足。
桔子酒店3.0餐厅。
在投资桔子酒店3.0时,刘兰荣听过许多说法。较为普遍的声音是,桔子的风格比较年轻化,但实际的经营过程,她也看到了不同年纪的人对这份荷尔蒙的追逐。“很多叔叔阿姨都喜欢住,还有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地的国外友人,点名要来‘桔子’”。他们打卡、拍照、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把桔子推荐给更多朋友。
所以,在桔子这里,“年轻”指向的不是年龄,而是一种对生命的态度,可以是昂扬的、勇敢的,也可以是大胆创新而不设限的。
在刘兰荣看来,在桔子多巴胺氛围里,住客可以洗一个桔子味的澡,畅吃爆汁的新鲜桔子或软糖,随时睡个好觉或运动快充能量……当他们从中感到愉悦,这一投资就生发出了别样的价值。
住客在桔子酒店的多巴胺氛围里尽享愉悦。
在城市中奔走的我们,常会感叹,美好似乎总在别处。其实,在人们疾呼要寻找“活人感”的当下,桔子酒店为我们在城市之中打造了一种像“爆汁的桔子”一样鲜活的旅居体验——住进桔子,便能够打开一扇快乐生活的大门,没有情绪耗尽后的木然,没有什么一颗桔子糖解不了的苦,我们可以在此重启,充满活力再出发。
最终,我们会意识到,有关生命的答案,其实就藏在内心深处,只是需要你我持续向前。今年,是华住集团成立的第20年,刘兰荣始终与之相伴,攀登着一座又一座高山,也收获着彼此的成长。
在谈到酒店未来的发展时,她提到,宏观上讲,市场会从增量扩张逐渐转为存量优化,下沉市场正向品牌化、品质化迈进,“出海”、银发经济将是新“蓝海”;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个性化设计和跨界联合越来越受到青睐;此外,科技的应用,诸如人工智能,正日渐高效地满足消费者需求。针对这些趋势,华住已经早早地走在探索的道路上了。
刘兰荣分享酒店发展愿景。
时代快步向前。在一次次全新的变革洪潮里,永远不乏奔跑与追随的企业和个体。在刘兰荣身上,我们看见了两种力量交织的模样:一种是始终热爱生活的年轻活力;另一种,是在中国酒店业不断向前中那份不怕试、不怕错的创业勇气。
愿每位旅人都能像他们一样,被桔子的能量感染——活得明亮、走得笃定,闯出属于自己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文字来源网络。发布者:银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longhua.com/16243.html